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之窗

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概念验证

发布时间: 2023-10-23


    1 产生背景及内涵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相继颁布两个重要法案《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和《拜杜法案》用来激励大学参与技术创新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在这些政策和法律的影响下,美国大学纷纷成立相关机构以推动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但仍有约75%的大学专利没能实现产业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者、技术方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知识鸿沟;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资金实力和专业职员跟不上科研创新的步伐,且重点业务主要放在技术许可方面,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商业化;政府偏向于对基础研究的资助,而对应用型研究的资助力度较小;技术的复杂性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市场不确定性需要概念验证。1998年,时任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副委员长的沃恩·埃勒斯(Veron Ehlers)提出,在联邦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与企业界进行的产品开发之间存在着一条沟壑,他将该沟壑形象地比喻为“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埃勒斯认为,政府有必要在“死亡之谷”上面搭建一座桥梁,以使众多基础研究成果能够跨越“死亡之谷”实现商品化、产业化。

    为了解决高校科技成果商业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鸿沟,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概念验证中心(Proof of Concept Centers,PoCC)在美国高校中应运而生。概念验证是将研究人员的创意或成果转化为可初步彰显其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雏形,并对那些不具备商业开发前景的设想加以淘汰,从而增强研究成果对风险资本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例如,微软2019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因实施成本太高或市场需求不明确等原因,30%的物联网项目在概念验证阶段即遭淘汰。就实际操作所需的环节看,概念验证主要包括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等。从纵向即技术创新链而言,技术创新可至少分为研发(发明)、概念验证、工作样机、工程化及生产线、产品生产5个阶段,而“死亡之谷”包括第2、3、4阶段。显然,概念验证处于基础研究与技术成熟商业化之间比较靠前的环节,它既是技术创新链的一个阶段,又是跨越“死亡谷”的第一步,更是科技成果转化亟须突破的“最初一公里”。

上一篇:2023全球顶尖科学家排行榜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