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科技动态
ABOUT全国科技动态

自然子刊综览

发布时间: 2016-03-08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自然—地球科学》

社会剧烈动荡或由气温剧降造成

在公元约536年到660年之间的一次明显降温与欧亚地区剧烈的社会动荡在时间上相吻合,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如是说。研究人员将这一段降温时期称为“晚古小冰期”。

在6到7世纪期间,欧洲和亚洲经历了大量的社会斗争和变化,包括查士丁尼瘟疫、罗马帝国的改造、中国政局的变化、斯拉夫人的扩张和早期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发展。

Ulf Büntgen等人利用树木年轮宽度测定法对俄罗斯阿尔泰山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进行了考察,发现与过去的这2000年里的其他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欧洲和亚洲处于不寻常的低温中。他们认为这次降温和一系列大型火山喷发以及相关的气候反馈有关,这次的突然降温应该被看成是导致作物歉收和饥荒发生的一个环境原因,同样也导致了前述社会动荡的产生。

John Haldon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在‘晚古小冰期’事件中,我们似乎有了一个非常清晰、可用于假设的先验示例:一次能被合理精确推测、又与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社会显著变化吻合的气温剧降,会产生因果影响。”

《自然—气候变化》

科学家绘制出保持南极冰架稳定状态的可损失冰区

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研究绘制出每一座南极冰架在其接地部分不滑入海洋里的情况下可损失浮冰的区域。该研究认为,虽然有些冰原能够在不给冰架其他部分造成即时影响的情况下损失大部分冰区,但另外一些冰原却只能有限或者几乎无法承担不会造成重大后果的冰区损失。

南极冰原的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冰架浮在海上的部分对其陆地起着支撑作用,防止了其流入海洋中。但是,保证这种支撑所必需的精确冰区面积却一直未获得定量分析。

针对每一座南极冰架,Johannes Fürst等人都进行了计算并绘制出几乎不会给上层冰区带来支撑影响的可损失冰区,他们称之为“被动架冰”(PSI)。他们发现,冰原大约有13%的区域属于PSI,其中,亚孟森海域的冰架(有7%的PSI)和别林斯高晋海域的冰架(有5%的PSI)是未来冰区损失时的最易受影响的冰架。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对这些冰架在安全地带以外产生的任何裂痕必须尽快采取监控措施,因为这些冰架在过去的20年里也一直在融化缩小,而它们的上层冰区目前处在一个倾斜的冰床上——这是导致海洋冰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