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之窗

严隽琪在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6-03-23


来源:系统管理员
各位委员、各位院士、同志们:
时光飞逝,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合作委员会成立至今已近三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程院和上海市的合作硕果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决策咨询、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工程院院士已成为上海城市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中国工程院为上海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政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远道而来的中国工程院领导、合作委员会委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向广大工程院院士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感谢大家多年来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
刚才,翁史烈同志汇报了“院士咨询与活动中心”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2004年工作要点,杜祥琬副院长也作了一个精彩的发言,我十分赞同。下面,补充谈几点意见。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上海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政府的“院地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和我国现实国情提出的科学发展现,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全面贯彻“两个第一”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正确处理好自身发展和服务全国的关系,充分发挥上海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加强同兄弟省市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为全国服务,为“三农”服务,为全国科技进步服务。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和核心举措,上海科教兴市的本质,就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率先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瓶颈制约,推进上海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在这一进程中,上海对工程科学技术的需求将会比以往更加强烈,无论是信息、生物、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还是缓解能源紧缺、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无论是市政建设与城市管理,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都将越来越倚重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依靠于大量的工程科技创新成就的累积。
去年,上海在全市范围开展科教兴市的大讨论,制定了《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形成了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科教兴市的新局面,在沪的众多工程院院士也为此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今年,是科教兴市的落实年,从重大项目攻关到公共平台建设,从规划的编制到政策的完善,《纲要》中提出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已陆续启动,这为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政府的“院地合作”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我们希望中国工程院和广大工程院院士,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并参与到上海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中来,在新的平台上继续携手前进。
二、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政府的“院地合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模式,为实现全面、紧密、高效、互惠的合作提供机制保证。
中国工程院是一个强大的“思想库”,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广大工程院院士在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中的作用,使各领域、各层次的“院地合作”更为紧密和高效并实现良性的互动,一整套合理、有效的运作机制必不可缺。我个人认为,当前关键在“集聚辐射”的机制上要有大的探索和突破,才能使合作双方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集聚辐射”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集中全国工程院院士的智慧;在某些重大问题上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服务。今年年初,上海新增工程院院士4人,使在沪的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66人,约占全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10%。我们所追求和推动的“院地合作”,决不是局限于“10%”的范围之中。我们希望,在一系列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工程科技问题中,能广泛听取全国相关领域的工程院院士及其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共商共谋发展对策。同时,院士们提出的决策咨询意见也不仅仅为上海所用,也能为长三角区域的发展甚至于全国服务。在过去的三年中,“院地合作”在这方面已有了很好的开端,像“合理、高效使用天然气”、“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对策”以及“滩南煤电一体化基地总体规划”等,都是充分依靠全国相关领域的工程院院士和专家而开展的决策咨询,为地方和区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随着国家科技和地方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在上海科教兴市战略朝纵深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可以预期:一些关系到区域和国家长远利益、影响全局、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任务将会显著增加,我们必须尽快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理顺工作机制;以适应形势发展不断提出新课题的需要。
二是要凝聚多学科、多部门的力量,在一些关键领域中体现出集成创新的效应。当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交叉已成为一种主流,越来越多的创新涌现于学科的融合之中,“会聚技术”(NBIC)的提出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中国工程院专业覆盖面宽、院士又广泛地分布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中,这构成了多学科合作与产学研联盟的“天然优势”,为技术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我们能够系统地将这些资源组合起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若干关键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其集聚之后的辐射能量将不可小视。仅以在沪的工程院院士为例,在60多位院士中,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内的院士占了一半左右,涉及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临床医学、产品开发等多个层次,如果能把这支力量整合好、用好,再辅以相关的平台建设,上海在生物技术方面就会拥有一条相对完整和有一定实力的“技术链”,能为集成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在根本上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我所知,工程院的“院士行”计划在全国深受好评,它在发挥院士群体优势,为企业产品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重大技术改造方案提供宏观决策咨询,以及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延揽人才,为企业和工程科技界架设桥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并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三、“中心”作为推进“院地合作”的执行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发挥好服务于“院地合作”的载体作用。
伴随着合作委员会的成立,“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也运转了近三年。“中心”通过举办大型咨询会议以及院士沙龙、东方科技论坛、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为院士和专家们的决策咨询和交流研讨搭建了平台,并为在沪和来沪的工程院院士提供了良好服务。在新的一年里,“中心”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加大服务力度,在完成常规工作外,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在“院地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完善决策咨询体系,提高决策咨询的效率和质量。去年,中心已被正式纳入到上海市委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工作体系中,成为市委的“智囊”之一。“中心”要做好与市决咨委的沟通与联系,不断完善中心的决策咨询网络和体系,为院士和专家们完成市委、市府委派的决策咨询任务提供保证。
二是要协助做好“世界工程师大会”等几项重大活动的筹备。今年下半年,“世界工程师大会”和“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将同时在上海召开。“中心”作为承办单位之一,一方面要认真按照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的要求,组织好“中国重大工程成就展”和“中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论坛”,另一方面也要配合完成“工博会”——“院士圆桌会议”的准备,为几个大型活动的在沪圆满举办贡献出自己力量,为工程院和上海市争光添彩。
中国工程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全面合作虽然仅有三年的时间,但起步很好;合作也非常愉快。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工程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合作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依靠广大院士的智慧,院地合作将更扎实、更全面、更有效地铺开,也将结出更多、更加丰硕的“院地合作”成果,在区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谢谢大家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