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
ABOUT������������������������������������

科技创新结硕果 与时俱进攀高峰

发布时间: 2016-01-06


—— 记  优秀班主任  罗示丰同志

罗示丰  简介
男,壮族,1938年生于广西贺州市一个穷教师家庭。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分配于 四川大学数学系工作。

从小就犟,什么都争强好胜,不甘人后。学生时代,每学期成绩名列前茅;工作以后,不做则已,做必尽其责,力求尽善尽美,即使搞那些与专业毫不沾边的文艺队,也不含糊。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0年始,任教广西大学,先后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获教学质量优秀奖。作为一个教师,要求自己熟透教材、脱离讲稿、用自己的语言、凭自己的理解、再创造性地给学生讲课。数学本已抽象,我教的《离散数学》,更是公认得难学课程。我把其中难理解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尽量从实际生活中举出模型,绝不“照本宣科”。学生们说,“听您的课,我们不用看书了。”这方面,我写了一些教学体会,象“离散数学各部分内容的辩证联系”、“代数系统教学的一些体会”,都在“全国计算机本科教育大会”上交流,并入选大会论文集。科研上,从我担任《离散数学》这门课开始,就暗下决心:让21世纪的离散数学课本,不再出现“两图同构的判别问题迄今仍未解决”这样的话;使美国计算机学家M·R·加里和D·S·约翰逊不再焦急翘首企盼人们去证明“图同构的复杂性EP”。我庆幸两大愿望都已经实现。在当代数学家聚焦的哈密尔顿图的判别和Ramsey数的求法上,我也能另辟蹊径,有所创新。创作“关于图同构复杂性的一点补充”和“一种求Ramsey数的命题演算法”被“中国人才研究院”、“中国发展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和组织评为特等奖或一等奖,并授予本人“全国十佳优秀文化工作者”或“中华爱国十大文化新领袖人才”或“全国十大创新人才”称号,且入编“世界杰出华人风采录”、“世界优秀专家名典”、“东方之子”、“百年潮”等数十家辞典。如果说我还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如果说我还是祖国合格的一份子,还不白活于世上。除了国家培养,还应了那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回首往事,的确也常常庆幸自己遭遇那么多的苦,经受了那么严的寒。它们成了“踏破铁鞋”也难寻的磨石,使得“宝剑”无比锋利,一切艰难困顿碰到它都会“迎刃而解”,被斩得“落花流水”。1949年以前,我跟随父亲在私塾读了《幼学故事琼林》、《声律启蒙》、《明心宝鉴》等传统文化教程。1949年春节后,他要我报读中心小学的五年级。校领导和老师知道我未读过1-4年级,要我下3年级试读,我不从他们决定两天后,全班考4年级的语文和算术。为了“一天等于两年”,把稍纵即逝的两天,利用到极致,第一天,我学写阿拉伯数字1,2.,3···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第二天,向别人借回《语文》,晚上发誓不背熟《语文》中的问题答案决不睡觉。考试结果,一如所料,算术几近零分,语文80多分。由于总分低于80者大有人在,我避过一“劫”。为了尽快赶上其他同学,我每天晚上早早就“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文、史、地、政等还可听懂、读懂,数学对我无异天书。为了弄懂它的道理,我采取了数火柴梗、钻鸡笼计鸡脚(对“鸡兔同笼”问题),这些别人认为是原始的、可笑的做法。凡是实际生活中可结合的,我都想从中验证。那时家里很穷,同祖父的四兄弟挤在一个放谷子的、仅有八块木板的楼上。没有窗,只有一个约宽10厘米、高15厘米的洞。黑咕隆咚,白天大山蚊子无声地出没咬人,夜晚嗡嗡嚣叫着向你袭来,顺手拍去,准油1-2个血渍斑斑的死在掌上。一盏点着灯草,火苗像花生米大的油灯,伴随我度过了小学的阶段。高小读了一年,1950年我以同等学历考入了初中。面对小学知识的缺漏,主要措施有三:一是凡能从生活中找到实例的,要从道理上想通;二是牵涉面多、无暇全面弄清的,先承认当今讲的方法;三是相信“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艰苦奋斗,人穷志不穷”,这是祖先留给我们无比宝贵的财富,“百折不挠”也只有在艰苦环境下才能养成。1956年我背着硬邦邦本已不够暖和的一床被窝,到北方上大学。足部彻夜冰冷,晚上常常难以入睡。大学四年,家里没寄过一文钱给叫我,全靠学校助学金度日。除伙食费全免,每月另有4元或2元不等的生活费。大学课本那时约是2元一本,生活费主要开销就是买课本和参考书。替换的衣服烂了,有时也要买件把最低廉的。皮鞋、毛衣是不敢想的奢侈品。这种单纯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他就会像蛀虫一样啃进书去,不断地去思索、去探讨“他是怎样发现这个定理的?又是怎么找到这个证明的?”继续追问下去探究下去,就会有所感悟,甚或获得进入科研之门的钥匙。如果对科研有一孔之见的话,那就是处理好过程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开始。从最简单的情况、数字、数据、条件做起一一概括。
研究成果与创新成就——1.引入并证明了“两图同构的判别准则(定理)”,从而解决了自图论形成以来久悬未决的历史难题——如何判别两图同构的课题;2.证明三个定理且应用前述准则,证明了理论计算机中的美国计算机学家M·R·加里和D·S·约翰逊称之为很难很难的重大课题——“图同构的复杂性EP”;3.在全世界数学家聚焦的Ramsey数的求法中引入命题演算,解决了另一图论的历史难题——R(Km,Kn)(Kn的“K”上面有一横)的算法问题。由于前面两项成果,被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为教学成果1等奖,并授予本人“杰出贡献人物”。

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孜孜以求创新,由于科研成果显著,被编入大型文献《科技创辉煌》及国内外二十多部名人录中,其科技创新业绩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在《科技创辉煌》2010颁奖盛典上获得嘉奖。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