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关于小学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 2016-01-04


 乔永兴
     内容摘要:对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保持党和国家生命力持久旺盛的需要,本文从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及在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教育    原则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保持党和国家生命力长久旺盛的需要。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新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必须认真加以思考,大胆进行探索。
   ( 一)、以课堂教育、校园教育为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主阵地,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那些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优良传统、悠久历史等内容的文字、图片、绘画、都要适时加以拓展、延伸、渗透。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有一篇传统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是一篇民族精神教育很强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让学生观看同名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使学生亲自体验五壮士的英雄气慨,并结合个人实际谈感受,谈收获,在延伸、拓展过程中受到教育。再如,鲁教版《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一幅解放军战士以血肉之躯组成人墙挡住洪水,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图片。教师要引入98年抗洪救灾的教育资源,向学生进行军民一心,团结一致,抗洪救灾的教育,让小学生体会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会抗洪抢险的艰难,感悟抗洪精神。不论哪门学科,都要努力发掘学科中蕴藏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哪怕只有一幅插图,一段文字,也不要放弃,都要加以延伸、拓展,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如此,中华民族精神自然而然地就在学生心中扎了根。
   校园,这个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是滋养学生心灵的乐园。要发挥它集校园、学生于一体的优势,为课堂教育搭台铺路。学校宣传窗、文化长廊、黑板报、校园广播台、电视台、升旗仪式等阵地,要结合各阵地特点,把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孕育的修身之道、爱国情操、奉献精神、昂扬锐气、崇高志向、英雄气慨以及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学校各个阵地上,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伟大民族精神的熏陶。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对小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单靠在学校里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力挖掘、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即拓展学生视野,充实教育内容,又使民族精神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活生生的环境熏陶中,达到教育之目的。当地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村碑、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陵园、英雄纪念馆,以及那些在战争年代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前辈、老革命、老红军、老英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实践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立下汗马功劳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企业家等都是鲜活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财富。用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受到的教育比校园教育要好上若干倍。
    我校地处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莱芜市最大的村庄——鲁西村。这里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到处可见,有被载入莱芜史志的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卖书作掩护的地下联络点——“文成书局”,也有那些在战争年代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的独立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战士、老干部、老英雄。鉴于此,我们发挥这一优势,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实地走访了解,把得来的资料、图片,制作成以“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题的展板,让各班轮流参观。与此同时,我们还创造性地在教室内开辟“老前辈课堂”,定期地邀请村里那些老干部、老功臣、老英雄到“老前辈课堂’上课,面对面地对小学生进行优良传统、英雄气概等民族精神教育。生动的教育内容、鲜活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感染了每个小学生。
  (三)、与时代同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牢牢地把握住时代前进的脉搏,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地在小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活动,就能使学生接受到各个历史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教育,从而不断产生新的前进力量。
    1998年,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长江流域,洪水泛滥,国家处在紧急关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抗洪救灾,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气节。我们及时抓住这一时机,有针对性地在全校开展了以“扬抗洪精神,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强化了大家的民族自尊心,振奋了战胜洪水的信心,一时间,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活动达到高潮。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飞上天,举国欢呼,振奋人心,我们又抓住这一腾飞时代,及时的开展了“学航天英雄,传航天精神”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并立志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四)、有组织、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教育,离开了生活实践,教育也就不存在了。有组织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现实生活,在千姿百态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环境中,发挥眼、耳、手、脑等感官的作用,收到的教育效果大大超过校园教育效果,并且终生难忘。
     2004年清明节前夕,笔者结合学校开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针对不少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大好时光,乱花钱,乱扔吃剩的馒头、火烧等普遍问题,组织、带领一个班的同学,参观莱芜战役纪念馆,重温当年莱芜战役的战火,亲身体验当年在陈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军民团结一心,英勇杀敌的民族气节。在莱芜战役纪念馆大院和展览馆里,同学们见到了真坦克,真飞机,真枪,真炮弹,见到了陈毅、粟裕将军使用过的文件包、电话、笔筒等物,见到了当年莱芜人民支援前线用过的担架、木轮车、煤油灯、箩、布鞋等珍贵物品。当同学们来到莱芜战役全景画馆时,一下子被那栩栩如生的宏大场面和形象逼真的情景吸引住了。敌机的呼啸声,大炮的哄鸣声,激烈的枪战声,战马的嘶鸣声,嘹亮的军号声,勇士的喊杀声,震撼着每个同学的心扉。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真实动人的画面,使同学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真正感受到了昨天战斗的残酷、生活的艰难、英烈的顽强、民族的伟大,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学们通过日记、手抄报、作文等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在每个学生身上萌生,原来那些乱花钱,随便把不吃的馒头、火烧扔进垃圾桶的现象一下子消失了。
  对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还应遵循如下原则。
 (1)、因地因校因人原则。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学校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只有把握所在地域的特点,所在学校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的特征,抓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组织开展一系列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效果才明显。同时,还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分层渐进,螺旋上升。决不能盲目教条,死板硬套,简单重复。否则的话,会给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及行为的养成产生负作用,导致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误入歧途。
 (2)、综合实践性原则。
     实践育人是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经验,这一点,事实已经证明,但任何事物内部都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对少年儿童进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与其相关并揉合在一起的方方面面教育也很广。比如,在开展以“瞻仰烈士墓,传承民族魂”的民族精神实践活动中,不单单是献献花圈,听听老前辈讲烈士的事迹,还包含着手脑并用、文明礼貌、环境保护、心理健康、生存能力、挫折教育等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都是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激荡,相互补充,同步进行的。如果只强调单方面,而忽视另外的诸方面,顾此失彼,为活动而活动,那么,开展的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就失衡,就失去整合教育性。笔者在带领学生参观莱芜战役纪念馆时,即突出了爱国教育,又重点强调了组织纪律、环境保护、人身安全、生存能力、文明礼貌等诸方面,教育学生对纪念馆工作人员要有礼貌,还要爱护那里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不乱丢垃圾,我们让学生自带一个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鸡蛋皮、以及不用的包装纸、饮料瓶都装进备好的塑料袋里,并在参观完后把积攒的垃圾倒入马路边上的垃圾箱内。这样的综合实践教育,即保持了民族精神教育的一致性,又避免了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一性,使学生得到了综合实践教育,促进了全面发展。
 (3)开拓创新原则
     在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中,既要继承和发扬长期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方法,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时制宜,努力捕捉各个历史时期最能体现民族气节的先进人物、英雄事迹、重大事件、优秀文化等,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原来已有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千方百计开辟新渠道,想法设法占领新阵地。只有这样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才有生命力、感染力、吸引力。
(4)相互配合原则。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只有互相协调、积极配合、互相联系、互相沟通,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整体,保持民族精神教育的一致性,使开展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作为组织、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学校教师,要及时发挥课堂教育师生互动的作用,向学生循序渐进的讲各个活动的内容,意义、方法,并让学生随时跟家长交流沟通,让他们知道学校教育的新动向。教师可利用书信、电话、互联网、校报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跟家长沟通,求得家庭的大力支持。少先队、学生会可在教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社区、车站等公共场所,散发传单,使民族精神教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在社区、家庭形成一种浓浓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笔者在组织学生参观莱芜战役纪念馆活动时,就是抓住时机,找准突破口,发挥学生主动与家长交流的作用,致使全班学生家长都举双手赞成这一活动,而且还有一位学生家长出资雇车给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使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一帆风顺,旗开得胜。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抓紧抓好民族精神教育工作,也就为国民教育全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新一届党中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保驾护航,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的富强,让我们战斗在第一线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吧!
 

                                                鲁西中学(小学部) 乔永兴  


上一篇:浅谈宇宙艺术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