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大气所揭示赤道太平洋海温增暖型的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 2016-01-27


文章来源:大气物理研究所    

全球变暖背景下,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增暖型对区域性降水、台风强度以及大气环流等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前人研究认为: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增暖型主要表现为纬向El Nino-like型和经向赤道峰值增暖型;但目前关于其增暖型的形成机制众说纷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平、应俊等,依据CMIP5多模式资料评估了前人提出的关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增暖型的若干形成机制,文章被《大气科学进展》接收。

他们的研究表明,气候态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对纬向El Nino-like型的形成起主要作用,云–短波辐射–海温反馈的调制以及Walker环流的减弱的作用相对较小,而海洋动力恒温器机制起主要的负作用。对于经向赤道峰值增暖型而言,气候态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仍然在其中占主要的正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前人的某些机制与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的评估结果不同。如,海洋混合层中的纬向热输送变化对赤道峰值增暖型具有较大的作用,而短波辐射的变化则起负作用;而表面风速的变化主要影响赤道外地区而对赤道峰值增暖型影响不大,这些结果都与前人的单模式研究有所不同。

这一研究对多模式评估的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增暖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评估,同时也注意到,目前模拟结果在CMIP5各模式间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分析赤道太平洋海温增暖型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基础。

论文信息:Ying, J., P. Huang, and R. H. Huang, 2016: Evaluat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equatorial Pacific SST warming pattern in CMIP5 models. Adv. Atmos. Sci., 33, in press.

文章链接 

 

夏威夷(摄影:曹西)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