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所发现影响目标坚持性的关键因素

发布时间: 2016-01-21


文章来源:心理研究所    

大量的实验室研究通过连续任务范式证明自我损耗现象的客观存在,即自我经过一段需要自我控制资源(Self-control resources)的活动之后,自我控制的能力会被耗竭(Depleted)。实验室研究中,通常是通过一定的任务诱发了急性的自我损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地体验慢性的自我损耗,以及累积效应。Salmon, Adriaanse, Vet 等人(2014)研究发现当个体自我控制资源不足时,他们会对自我控制资源使用变得更加敏感。坚持目标是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HofmannVohsBaumeister2012),因此可以假设: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相同的目标导向任务时,处于慢性自我调节疲劳的被试绩效更差,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并且他们的绩效更加依赖于当下付出的意志努力。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高文斌研究组采用招募方式选择了223名大学生参与研究。被试被告知是要进行一项生活方式改变的研究,请他们从坚持早睡早起、坚持每天运动50分钟、坚持每天读书50分钟、坚持每天上网时间在一个50分钟以内、坚持节食,其他等六个选项中(前5个选项是在预研究中对30个大学生的一项“最想改变的习惯”调查中获得)选择一个自己最希望建立的行为目标,然后请被试填写自我调节疲劳量表。随后开始执行改变计划,每天请被试记录执行效果(0-10评分),改变付出的意志努力程度0-10分)和自己想继续本次行动的意愿(0-10分),实验共进行21天,这样每个被试会有21天的记录数据。最后剔除20名中途退出或者报告数据有问题的被试,共收集有效数据203份。

数据分析采用分层线性模型,被试内(层1)变量包括意志努力、执行效果和继续意愿,被试间(层2)变量包括目标类型、生活事件、自我调节疲劳。

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目标类型和生活事件之后,自我调节疲劳会负向预测执行效果,但与被试付出的意志努力呈正相关,与被试的继续意愿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在层1与层2的交互水平上发现,自我调节疲劳会调节意志努力对执行效果的预测作用,即高自我调节疲劳被试的执行效果更加依赖于他们当下付出的意志努力,具体见下图所示。该研究结果提示,个体要执行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计划,一定要注意衡量当前的自我控制资源水平。如果目前有多项意志努力任务,那么再执行一个新的任务失败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并且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

研究利用经验取样法,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验证了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并对自我损耗的心理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揭示自我损耗并不影响个体目标坚持的动机,而是通过影响任务难度知觉或自我努力付出感知等因素影响个体的行为绩效。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885)、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经费资助(KLMH2014ZG12)的支持。该文章目前已在PLOS ONE 期刊在线发表:Wang, L., Tao, T., Fan, C., Gao, W., & Wei, C. (2015). The Influence of Chronic Ego Depletion on Goal Adherence: An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PLoS ONE, 10(11), e0142220.doi: 10.1371/journal.pone.0142220。

    文章链接

 

自我调节疲劳高分组与低分组被试的预测作用图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