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11-12
西方的现代化“配方”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中外专家学者指出,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的主要目标。在实践中,一些西方先发国家试图将自己的制度模式强加到发展中国家身上,这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巴西前旅游部部长,前发展、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福鑫说,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一个核心点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必须遵循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必须适应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但事实上,他们的现代化“配方”就是要走西方的“民主化”道路。而这种道路背后都是由利益集团力量驱动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这样的发展道路,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英国牛津大学格林坦普尔顿学院名誉研究员罗伯特·沃克从发展权的角度指出,联合国大会于1986年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认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同时明确各国要履行“消除发展的障碍”“促进发展中国家更迅速的发展”、构建“基于主权平等、相互依赖、各国互利与合作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相关义务。但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一贯认为发展权利并不是一项“每个人都可能要求自己的政府得到发展”的权利,这意味着,美国认为政府没有义务为其公民的经济福利等承担责任,同样也违背了他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当手段和设施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义务。按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欧洲发达国家必须拿出GDP的0.7%用于援助欠发达国家,但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而中国政府以各种发展倡议积极发声,务实行动。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贸易和工业部前国务部长特卡·恩特哈布也用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个观点。他指出,根据全球发展中心的数据,2007年至2020年间,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向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了230亿美元的融资,而所有其他主要开发金融机构合计只提供了91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用脚投票”,必然不认同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范例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最真实、最广泛、最生动的发展故事。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样本,树立了典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毅谈道,今天的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努力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努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从历史逻辑出发,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清晰脉络,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这体现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杰弗里·萨克斯鲜明指出,中国在1980年到2020年期间迅速发展,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阶段之一。从之前的广泛普遍的贫穷,发展到如今基本上能够实现普遍的富裕,中国用仅仅4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这样的进步是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而且也为许多其他国家提供了指南和路径。罗伯特·沃克也谈道,中国使8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近年来世界贫困发生率的下降主要归功于中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林振义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教育普及、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模式,并在实践上证实了可行性和有效性,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中外专家在论坛上提及最多的就是“一带一路”倡议,这也是许多国外学者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支点。这一倡议提出10年来,不仅为中国自身发展乃至世界众多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全球治理带来新思路。特卡·恩特哈布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众多非洲国家提供了重要支持,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国援建了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之间的铁路,连通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的港口。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有了这样一条铁路,将大幅推动港口贸易活动,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种例子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体现。杰弗里·萨克斯也评价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与周边邻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在此框架下,通过出口高技术的基础设施,建立了与世界其他国家长期的贸易链条,这其实不仅在外交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宏观经济层面也至关重要。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路在何方”
针对本届论坛的主要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和维度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给出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警惕人口问题的“不测风云”。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指出,人口多会带来各方面资源紧缺以及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之间差距较大所产生的问题和挑战。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殊国情,主张协调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发展诉求,兼顾发展和民生,统筹当前和长远,用系统思想平衡做好各项工作,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也结合中国、印度、日本等国人口问题特征进行分析,强调人口问题事关现代化进程,是最关键的变量。应当高度重视人口安全,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演进。
掌握国家治理的“金钥匙”。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治理和国家建设、新兴和冲突问题司司长尤尼斯·爱博尤博用实例阐述了强有力的国家治理对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至关重要性。他根据多年来对西亚等地区情况的研究分析,提出这些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治理效能不足、政策协调和政策适应能力较弱、选举等制度不透明等问题,公务员队伍素质也有待提高。他呼吁这些国家应加强政府建设,致力于提供有效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以国家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以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促进政府良性运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满传在发言中结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机构改革的历程,强调机构变革对于后发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示发展中国家在国家治理中应坚持顶层推动、尊重地方和基层创造性,特别是立足本国国情和实际,以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家发展现代化。
根植本国文化的“独特沃土”。中国、美国、英国、巴西等国官员和学者不约而同谈到文明演进和文化根脉在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美国《中国政治学杂志》副主编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文明内涵,对国际舆论中“流行”的一些对中国的误解做了辨析。他说,进步的风向标包括人类解放、社会正义,但是这不意味着要遗忘过去那些精华的部分。相反,有些古老的价值观是跨越历史的、具有具体的普遍性。他认为当今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建设小康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表现出的与“善政”相关的价值观,正是吸纳了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博采众长的结果。福鑫举例谈到有的发展中国家在通过创新和改革手段应对国内问题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自己国家的资源优势和文化根脉,俨然成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呼叫中心,沦为它们的工业外包之地,失去了自身发展的文化底色,自然没能走向成功。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指出,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每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不同,因此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江小涓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同时能够推动形成社会共识,成为大家“一起往前走”的重要文化基础。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治理一定要在现代化建设中融入自身文化基因,使其相互促进,实现相互加持。
扩大协同合作的“朋友圈”。我们应当看到,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全球伙伴关系的支持。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在内的一系列倡议,就是要唤起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推动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说,中国一贯追求的现代化不是自我封闭的现代化,而是期待与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共同实现现代化的现代化,这本身就体现了协同合作的重要性。罗伯特·沃克提到,联合国从37年前推出《发展权利宣言》到如今着手起草发展权公约草案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发展权文书,始终强调的一点就是各国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全球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共性化的问题;加强各个领域的南北合作、南南合作,以及其他形式的区域性合作和国际合作。他肯定地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这体现了这一倡议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杰弗里·萨克斯认为,非洲在未来40年可以学习借鉴中国模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美国也不应在贸易、技术等方面遏制中国,而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发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谈到,发展中国家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强调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条件下,中国和发达国家、发展型银行可以联手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
中国人常讲“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场论坛,3个半小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官员、学者在论坛上专业、客观、务实地共话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获得丰硕思想成果。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重道远。但与会嘉宾一致坚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经过不懈努力,发展中国家终将以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面貌,汇成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