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8-31
昨日,习主席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再次强调“丝路精神”,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四点主张。有媒体和学者分析认为,习主席此次欧亚之行关于“丝路精神”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为各国弘扬丝路精神提供了行动指针。“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结合,有利于在互利互惠中实现沿途国家共同发展,体现了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丝路情怀。
展现“丝路情怀”:
以“一带一路”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
自从2013年9月,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以及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他在多次外交活动的演讲及署名文章中,借用古人的智慧,运用柔性的语言,表达出了对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人文情怀。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21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理米尔济约耶夫陪同下,来到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历史文化名城布哈拉古城参观。参观过程中,他指出,“今天的参观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中乌两国深厚的历史渊源,有利于我们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昨日的演讲中,习主席历数了塔什干、布哈拉、撒马尔罕这些古老城市,形容他们“就像散布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串接起东西方友好往来、互学互鉴的历史记忆”,借用“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一名句,形容“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并以“知者善谋,不如当时“指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把握历史机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广空间迈进。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已经超越了这一理念,强调的是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超越“自我中心”主义的哲学观念。从“一带一路”倡议所坚持的原则来看,中国绝不是将自身战略强加于别国,而是强调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合作的最优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对这一哲学思想改良的最好呼应。有媒体分析,古老的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已经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而今,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结合,有利于在互利互惠中实现沿途国家共同发展。
弘扬“丝路精神”:
为世界提供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方案
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主席曾回顾了丝绸之路所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并指出,“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在波兰华沙《携手同心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中,习主席再次强调了“互利共赢”这一理念,指出“一带一路”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传承千年不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信念,绵延万里不绝。
“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记载了中乌两国人民和睦相处的点点滴滴,成为中乌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在昨日的讲话中,习主席围绕“丝绸之路”的发展,提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着力深化人才培养合作,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推动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携手打造“和平丝绸之路”。习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
“始于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依靠骆驼和马匹作为交通工具,开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便利通道,也培育了连绵不断的欧亚经济合作带。”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志刚认为,应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造互联互通的基础,同时加快建设边境自由贸易区,努力建设双边自贸区,推动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体国家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政治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未来愿景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教授张秋生认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部分,中亚国家在发展东西方贸易、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主张契合了中亚国家的发展诉求,将带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和经济往来新的繁荣期。
提出丝路主张:
做好共建“一带一路”这篇大文章
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繁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顺大势、应民心。踏上东欧中亚之旅,习近平主席的行程牵引着人们关注“一带一路”的视线,投向生机勃勃共同发展的宏大画卷。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新一届领导人创新周边合作的最大亮点,其着眼点并不仅仅是中亚,而是更大的棋局。
2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和“扎洪”通讯社网站题为《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署名文章中,习主席借由中国西汉张骞、大唐玄奘、明代陈诚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名人纳沃伊、兀鲁伯、花拉子米等,梳理了古老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强调要做好共建“一带一路”这篇大文章。“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昨日,习主席在《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演讲中,又一次强调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四点主张,即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多元合作平台;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领域项目。
“中国与塞、波就‘一带一路’开展的合作正在全面提速。习主席此次访问,为双方合作向纵深发展又加了把劲,同时,也将为中国与欧洲其他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示范效应。”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认为,中东欧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地区,而高层访问为双方合作注入新动力。此外,有媒体分析,此次习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是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第四次踏上中亚的土地。3年多来,中国与中亚各国在互利、合作、共赢等原则基础上,稳步扎实推进务实合作,树立了友好互助、互利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典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何茂春认为,我国提出这一构想,既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也体现了大国外交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国际局势的判断,源于对自身实力与战略目标的认知,也源于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勇气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