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8-01
曾被李克强总理点名的“雷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在一场“雷厉风行”的改革中成为“历史”。
去年4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针对一些中介评估乱象表示,现在要建一个项目,评估环节包括环评、水评、能评、震评、交评、雷评、气评等,“都被人编成了笑话”!
这段话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更推动了防雷减灾领域一场持续至今的改革。中国气象局当即召开全国气象部门电视电话会,明确提出各级气象部门立即取消“雷评”中介服务事项。两个月后,中国气象局宣布将“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两项服务改由气象部门委托有关机构开展,不再向行政相对人收取费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两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则彻底成为“历史”。
“到今年3月底,涉及防雷行政审批的所有中介服务全部清理规范完毕,‘红顶中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改革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便利,更彻底切断了中介服务的利益关联,铲除了腐败土壤。”
今年4月,中国气象局再次宣布,全面开放防雷装置检测市场,允许企事业单位申请防雷检测资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防雷技术服务。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减少职责交叉和重复许可收费后,中国气象局立即取消气象部门对防雷专业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许可,不再承担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统一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监管。
更重要的是,在“简”和“放”的同时,气象局还制定了防雷装置检测的配套标准规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立,既推动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规则,又杜绝“监管真空”,确保放下去的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雷厉风行”的改革,意味着政府部门主动“削权割肉”,更给企业送来了“真金白银”的减负红包。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反映,在建设工程防雷管理领域存在许可环节多、审批效率低、办证时间长、中介服务收费高等问题。而在改革后,每年将有20多万个工程项目避免重复许可,大约缩短办理时间40天;每年仅建设工程防雷项目就可减轻企业负担约40亿元。
事实上,过去一年“雷评”经历的改革变迁,也是本届政府力推“放管服”改革的一个微观缩影。在近日的一份批示中,李克强对气象局过去一年深化防雷减灾领域改革的工作充分肯定,并进一步要求各部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上要坚决,有勇于革新、动自身利益的勇气”。
总理在今年5月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新京报特约记者 储思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