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
ABOUT������������

[网连中国]多地调查:中小学生溺水事件频发 农村成“重灾区”

发布时间: 2016-07-19


[网连中国]多地调查:中小学生溺水事件频发 农村成“重灾区”

来源:人民网  2016年07月19日09:57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6月19日,福建永春县锦斗镇晴空万里,但对于镇上的三户人家来说却是一片阴霾,他们的独子不幸在水库游玩时溺亡,当家属赶到现场时,三个孩子的衣物还摆在警示牌边,上面写着“水库水深危险”的字样。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5.5万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在今年3月份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上,教育部有关司局发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正文首句即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已开启“暑假模式”,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接二连三的青少年溺水悲剧频频上演,令人悲痛惋惜,也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溺亡事件的背后谁是罪魁祸首?各地如何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再次发生?近日,人民网记者分赴河北、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海南、四川等多个省份进行了调查。

多地中小学生溺水悲剧不断上演 农村成“重灾区”

以上为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的今年6月以来多地发生的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系不完全统计。

今年6月以来,全国多地发生了中小学生溺水事件,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详见上表),全国至少有15省份发生了中小学生溺水事件,死亡人数近百人,可谓高频发生,其中,2人以上群体性溺亡事件更不在少数。其中,河南发生的中小学生溺亡事故最多,至少有10起。

梳理这些事件发现,众多溺水悲剧常常发生在农村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而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父母疏于照看的留守儿童。相比于城市的孩子,农村孩子的业余活动没有那么丰富,便选择在村子附近的的河塘、水渠里抓鱼或游泳,而这也给悲剧发生埋下了隐患。可以说,活动场所匮乏、安全监护缺失、家长监护缺位、营救技能缺乏等成为夏季少年儿童溺亡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是来城市打工的,孩子在家,放假后会去河塘抓鱼或游泳,我们基本上都没有时间管孩子。”在南京打工的王师傅告诉记者。同样在南京做建材生意的李师傅也无奈地对记者说:“我跟孩子说了不要去河边,但是哪管得住呢?我天天运材料,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

“每学期都有安全教育,尤其是放假前我们都会重点强调,可是有些家长在放假期间对小孩的看管是放养型的,有的甚至对小孩外出都不闻不问。”海南一名中学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要在假期对孩子的安全问题更上心。

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法制安全科科长唐卫兵告诉记者,城郊结合部和农村的留守儿童较多,家长疏于照顾可能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因土地开发取土形成的“人工池塘”由于缺少防护,也容易形成溺水新隐患,建筑工地、砖瓦厂的洼地一旦被注满水就成为一口口大水塘,嬉水的青少年一不小心就会被吞噬。

此外,我们发现这些溺亡事件中,有一些溺亡者是会游泳的,但面对危险时依然不能自救。还有一些人看到同伴落水救人心切,因不掌握救援方法或不具备施救能力,导致死亡人数增加。“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踩空了!”一名幸存者说,他的伙伴就是这样离开了。

郑州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介绍:“黄河河底大量沙土淤积。在河边,这些沙土随时都会被水冲成陡崖状。不少人看着认为水浅,下水蹚蹚没事,其实黄河流速很快,冲刷力会改变水下的面貌,这会儿你站着的地方是个埂,一会儿就成为一个坑。”牛振西说,黄河水下就像山地一样,有高山有深谷。人下去很容易掉入深沟,最深的有四五米深。一旦进入主河道,还有很多大坑,掉进去基本生还无望。

各地多措并举保障中小学生暑期安全 划定“安全红线”

防止中小学生溺水,各级政府、学校、家长煞费苦心,但依然防不胜防。目前全国正值主汛期,汛期和暑期叠加,各地做了哪些工作来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再次发生?

早在今年3月份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上,教育部有关司局就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号召家长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4月,福建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从学生溺水事故中吸取教训,做到“早部署、早宣传、早预防、少溺亡”,有效遏制学生溺水伤亡事故。

安徽省教育厅分别于6月16日和6月20日连续发出通知,对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进行再部署,要求各地各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以及暑期的安全。

7月11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安厅、水利厅等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督查的通知》,要求相关单位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并自查整改安全隐患。

海南省督促各地各校将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印送至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及时回收家长回执并存档备查。要求学校通过微信群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认真履行好法定监护人职责,及时掌握学生的去向。

河北省教育厅在《关于切实做好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中特别强调,要把防溺水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同时在各学校开展防溺水集中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溺水自救能力。

江苏省教育厅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给每位学生及家长发布预防溺水安全提示,共同做好学生游泳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严防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严防溺水事件,除了各级政府要实施有效的管控,还与学校、家长的密切合作分不开。

对此,四川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认为,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学校还应该完善校内基础设施,建立专业的游泳场馆。“满足孩子对游泳的渴望,让他们有机会到游泳池去。多开设游泳课,并在课上教授孩子们必要的自救常识。”胡光伟认为,现在溺亡的事件大多是“野游”导致,家长和学校一定要联合起来,做好日常监督,及时了解孩子的外出动向。

在福州一所中学任职的陈老师也表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要多管齐下,除却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也很重要。”陈老师告诉记者,虽然自己的妻子是一名游泳教练,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游泳,但孩子下水时,家长还是会跟随左右,“我们不允许孩子到野外游泳,毕竟水塘环境和泳池不同。在野外游泳容易被水草缠住,或者踩到淤泥下陷导致意外发生。”

“暑假到来,孩子的安全主要是在父母身上。”南京的杨女士说,做家长的应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也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自我救治等基本技能,比如遇到溺水等突发事件时候的自救办法。或者可以让孩子看些溺水事故的教育片,并用真实的溺水事故来警示,加深孩子们对安全意识的认识。“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该抓的东西还是要抓的。比如让孩子阅读相关方面的一些书籍,通过阅读去了解和学习,并认识这些安全隐患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严格划定‘安全红线’,不许孩子越界。”福州的黄女士说。

链接:施救、自救,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

民警提醒,如果不幸溺水,可按照以下办法进行自救:

1、保持镇静,切忌惊慌失措、手脚乱蹬。

2、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鞋子,放松肢体,当感觉开始上浮时,尽可能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鼻部露出水面呼吸。

3、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4、如果不会游泳,切勿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增加紧张和被动,从而使整个自救功亏一篑。

5、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绝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否则可能连累救助者的性命。(马丽娅、王雅洁、姚媛、黄丹妮、宋芳鑫、毛雷、王洪江 实习生王琦、林棉、黄潇航)

各地调查:

【河北】溺水猛于虎 河北加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江苏】江苏多措并举加强暑假安全监管 重防溺水事故

【福建】夏季学生溺水事故多发 福建加强家校协作划定“安全红线”

【河南】记者调查:两天溺亡11人,溺水悲剧如何止步?

【海南】夏季学生溺水事故多发 海南联合家校多举措预防

【四川】暑假学生溺水事件多发 专家:需加强家校合作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