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郗会锁:“高考依然改变命运,必须正视这个事实”

发布时间: 2019-07-04


“没有升学率一定是不行的。不管你怎么说素质教育好,(如果升学率低)老百姓不会把孩子送来学校。”7月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坦言,转变教育观念是一个系统工程,板子不能打在学校或者培训机构上。要好就业,就得上好大学;要上好大学,就要有好分数。“高考依然改变命运,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郗会锁强调。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依然是论坛上被讨论最多的话题。高中校长们有自己的无奈:在短时间内,老百姓让孩子上大学、上好大学的追求不会发生改变。

    能考出高分的衡水中学,以军事化管理出名,被称作“高考工厂”,似乎站在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但郗会锁想要澄清——学校被妖魔化了,衡水中学做的也是素质教育,希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当人们觉得我们的师生生活在地狱里的时候,他不知道这些人享受着拼搏的快乐,刻苦而不痛苦。”郗会锁坦言,学校招不来清华北大毕业的老师,看到北京的名校他们也羡慕。“人家的教育理念确实很先进。但是,衡水中学代表的是一所普通中学怎么发展的问题,对其他学校来说借鉴意义可能更大。”

    郗会锁强调,校长要抓升学率,不过要“绿色”升学率,也就是不能靠着逼迫学生学习换升学率,而是要点燃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想学。江苏淮阴中学副校长俞光军也赞同,要关注高考成绩,但也要关注取得成绩的路径。高中不能把办学着眼点都落在追求高考升学率上,这是“只要今天,不要明天”。

    被高中校长挂在嘴边的高考,如今仍然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刚表示,作为量能取才的渠道,高考摒弃了权力、出身和人际关系的干扰,让落后地区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家乡,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知识改变命运,也成为我国社会各阶层的情结。“高考不是最完美的筛选方式,但却是高效而缺陷最少的筛选方式。”

    吴刚指出,教育改革有3种路径:制度改革、过程改革和评价改革。制度改革直接体现在招生制度设计上;过程改革指课程教学改革,从实际效果看,它必须通过评价改革推进。而评价改革,就是我们熟悉的中考和高考的改革——它不仅是考试科目的变化,也是每一科目中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变革。

    其实,中考和高考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方式。吴刚说,以往的考试,是答题效率和精细度的较量,答题效率可以通过操练提高,精细度可以通过严格规范加强。“所以,中国大部分高中名校有三板斧——抢生源、挖老师和反复练。”但情境化命题正在改变高考评价方式。

    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如果你认为升学率高就意味着学校素质教育搞得不好,那是对高考出题人的污蔑。”郗会锁强调,高考本身也在考素质,现在拿着书都找不到答案,“应试”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分数低你就说是素质教育,分数高就批评你搞应试教育,荒谬,可笑!”

    吴刚指出,在升学过程中,筛选不可避免,但可以进行面向关键能力的筛选。教育部也曾多次强调,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这也就需要回到现代社会的能力主义基础,探究何为能力,以及如何评测能力。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