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刘永坦:用雷达筑就海防长城

发布时间: 2019-02-13




    1936年冬天,一个男孩降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其时家国动荡,父母给他取名“永坦”,希望他一生平安顺遂。那些年,全球局势风起云涌。英国人罗伯特·沃特森·瓦特发明出第一台实用雷达,紧接着一批雷达站应运而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出惊人的作用。
    谁能想到,日后这个男孩会与这项近乎与自己同龄的技术结缘一生,为的不是个人的岁月静好,而是全民族的国泰民安。今天,这位八旬老人站在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为他筑就的“海防长城”,为他凝聚的“雷达铁军”。

    开辟新体制雷达道路
刘永坦的科技贡献,在于开辟了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引领我国对海远程探测技术的跨越发展。
     因为巨大的需求驱动,雷达以飞快的速度更新换代。新体制雷达在渔业、航天航海、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上世纪70年代,中国曾经对新体制雷达进行过突击性的会战攻关,但由于技术封锁、难度过大等因素未能成功。
    1981年,刘永坦从英国学成归来,同时带回了研制新体制雷达的视野和决心。次年初春,他赶赴北京,向当时航天工业部预研部门的领导汇报国际上新体制雷达的发展动态,并提出了发展中国新体制雷达的构想。
     在领导的支持下,刘永坦等人拿出了20多万字的总体方案论证。接着,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了新体机制雷达技术攻关课题组,开展航天部预研项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1986年,课题组完成了新体制雷达的关键技术攻关,鉴定会评价:“已经掌握了新体制雷达的主要关键技术,某些单项技术已经进入国际国内先进行列”。
     但是刘永坦心里清楚,这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差距,他果断提出,建立雷达站,把这些关键技术真正地用起来。在航天部和哈工大的共同支持下,他们于1988年获得建站批复,在威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一项目原总师张宁,也是最早跟随刘永坦的教师之一。。他至今难忘那段艰难岁月。课题组成员在刚刚建成的雷达站进行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十几个人轮流做饭。因为缺乏交通工具,他们常常要顶风冒雨地从驻地到雷达站往返,途经一片松风飒飒的坟地,就凭着手电的光柱给自己壮胆。
     一切努力都在1990年4月3日这天得到了报偿。他们终于看到了海上目标的回波。大家起初都没意识到屏幕上的那个东西是什么,直到刘永坦指着它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一时间众人热泪盈眶。1991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7年,新体制雷达被批准正式立项,哈工大作为总体单位承担研制工作。当时刘永坦的团队只有20几个人,面对的却是一系列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的国际难题。他们再一次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5年,刘永坦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建立雷达海防精英队伍
  文革时期的插队经历,让刘永坦落下伴随终生的腰病。后来他长期伏案工作,腰间盘突出加重,只得住院治疗。  医 师给他按摩的时候,看到他愣愣地出神,就劝他:“你就应该安心养病,不要老想那些一个杆子又一个杆子的事情。”一句话把刘永坦说乐了,这“一个杆子又一个杆子”,指的就是雷达天线。
    刘永坦这种醉心科研、勤奋工作的态度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第一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刘永坦没有在功劳簿上流连,果断提出更进一步,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变成真正的应用。此时团队成员们刚刚经历了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工作,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犹豫,全部义无反顾地支持刘永坦的决定。
      “我们想得很简单,就是非常信任刘老师的远见,也崇拜他的学识人品。大家都相信,跟着刘老师干不会错。”刘老师的第一个博士,原2015年获奖项目的总指挥许荣庆说。
     大多数时候,刘永坦的话不多,但真的和他聊起天来,会发现文学艺术、历史地理……什么话题他都接得住。出差时,遇到一些景点、寺庙,同事们都不大认识,刘永坦却能把这些地方的典故传说讲得头头是道。这时大家就会看到他工作之外,博闻强识、爱好广泛的另一面。

来源于中国科技网

    分类网站:中国科学家官网www.kjchh.com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