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布时间: 2016-08-31
刘平均:《质量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质量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重大事件。我国之所以编制出台《纲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刘平均:一是与《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衔接。《质量振兴纲要》需要传承。1996年,国务院制定并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提出了未来15年质量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全面部署质量工作。《质量振兴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质量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质量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形成相互推动的良好局面。到2010年,《质量振兴纲要》已经到期,质量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继往开来的新规划,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转型发展的大局,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刘平均:二是推动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未来更加依靠于由实体经济的发展,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振兴本国制造业的政策,促进制造业回流与升级。2010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目的是增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争当世界出口第一。与此同时,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发展具有自身比较优势的制造产业和技术。从国内情况看,那种单依靠浪费资源、牺牲环境的发展方式,已经无以为继了。我国必须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将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作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需要出台一个宏观的规划,以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依靠提升质量拉动内需,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走上强国之路。
刘平均:三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质量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人民生活福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呈多元发展趋势,对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我国社会提供的总体质量供给明显不足。这就要求加强研究,认真谋划,科学合理制定未来一段时期的质量工作规划,创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使质量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刘平均:四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解决我国存在的突出质量安全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纲要》管10年,但群众不仅仅关心10年后的质量,还关注现在的质量、身边的质量。当前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假冒伪劣问题还很突出,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因此为把落实长远规划和解决当前突出质量问题相结合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解决当前突出的质量问题。《纲要》有一项重大制度的成果,就是建立起了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质量工作相关的部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形成抓质量的合力。
刘平均:五是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目前,中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远不是制造业强国,特别是我国产品国际质量竞争力不强。一方面缺乏知名品牌。2011年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中石油作为我国制造业仅有的一家入榜,列第78位。我国还缺乏具有知名品牌的跨国企业。另一方面,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价格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产品竞争力的提高,质量是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纲要》出台,指明了走以质取胜发展道路的方向,明确要发挥质量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依靠质量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增强我国产品、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刘平均:六是质量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我国要通过不断提高中国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
刘平均:《纲要》的核心是“建设质量强国”。《纲要》的核心是“建设质量强国”,体现了推动质量发展的国家意志。《纲要》在形势分析上,指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奋斗方向;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建设质量强国的战略定位;在发展目标上,勾画了建设质量强国的清晰蓝图;在战略举措上,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创新思路;在组织实施上,制定了建设质量强国的保障措施。《纲要》把“建设质量强国”做为全篇的灵魂和主线,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刘平均:一是体现了质量认识的升华。《纲要》开篇强调: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并从“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层面将质量定位为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反映。
刘平均:二是反映了国家发展的需求。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建设质量强国是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质量工作思路和机制的创新。
刘平均:三是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共识。社会调查显示,95.1%的公众认同质量强国。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2600多个县市实施了质量兴省战略,分别占全国所有省份的83%和91%。“两会”代表和国务院参事都提出建设质量强国。
刘平均:四是遵循了强国崛起的客观发展规律。综观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以质量进步为切入点,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上世纪50年代,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质量政策;60年代,日本提出“质量救国”战略;70年代,韩国实施“质量赶超”计划;80年代,美国制定《质量提高促进法》,都促进了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也把质量摆在国家战略的地位全面推进。
刘平均:五是建设质量强国丰富了国家战略的内涵。建设质量强国与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相互协调,互为支撑。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手段导向战略。而综合国力提升的根本和直接体现,就是质量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竞争力的增强,所以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目标导向战略。“建设质量强国”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共同形成国家战略的完整体系。
刘平均:因此,《纲要》把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刘平均:《纲要》的目标:《纲要》采取远期与近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质量规划与其他规划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到2015年和2020年质量发展的目标。定量指标7个,定性指标38个。这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质量指标体系,勾划出未来十年质量强国的建设蓝图,数据清晰、依据充分,使强国的愿景看得见、摸得着,让国人充满信心。
刘平均:在这些目标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是到2020年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6%以上。1996年到2010年我们国家制定了《质量振兴纲要》,在《质量振兴纲要》指导下,我们国家的总体产品质量合格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7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提高了10个百分点。《质量发展纲要》要求未来10年,再提高10个百分点,通过10年的时间把我们国家总体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到96%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必须为之奋斗并必将达到的目标。
刘平均:可以说是相当的艰巨,我把这先后两个10%比较起来说明:
刘平均:从时间要求上来看,前一个10%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才完成,而后一个10%,要求在10年之内完成,时间要求上更紧迫。
刘平均:从人民的需求上看,前一个10%我们是在物质相对短缺、老百姓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后一个10%,是在如今物质极大丰富,人民消费水平不断变化、提高的现状下出发向前迈进的宏伟目标,质量要求更高。
刘平均:从基础上看,前一个10%是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下完成的,所谓白手起家,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而后一个10%,是在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新兴产业不断增加,质量水平大大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人员素质、技术标准、管理水平上要求站位更高,创新能力更强,可想而知工作难度更大。
刘平均:对比了这两个10%之后,我们会感到,要完成下一个10%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们要用“质量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分析、部署、分解我们的质量工作和目标任务。如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主要汽车厂的主要工作岗位就使用了机器人,产品合格率已经达到了98%左右,而近年来,日本一知名汽车企业却在全球召回了1千多万辆汽车,难道是他们的质量水平倒退了吗?从“质量发展”的角度分析,我看不能这么下结论。分析表明,日本车企是在大量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召回是对消费者负责的体现。这也是我们在进行下一个10%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刘平均:还有,目前,我们在建筑、交通运输、水利水电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上,合格率已经达到了100%,下一个10年的目标仍是100%。虽然都是100%,但内涵却不同。随着新型专利技术的在建设工程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如果我们在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没有创新和提升的话,这个100%就无法保证。
刘平均:牢固树立10%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是坚定不移的。这个目标的确定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再难也要努力实现。具体来讲,如果我们将“提高十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每年产品质量合格率就要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而要提高1个百分点,从质量工作角度讲,就必须要有百分之百的保障措施,对此,我们是有信心,有经验,有部署的。
刘平均:《行动计划》体现了我国政府重视质量工作,切实维护质量安全的决心,是我国政府保障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的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重要举措。制定行动计划基于以下考虑:
刘平均:一是抓好相关措施的落实。《行动计划》出台的意义在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各项内容,整个《行动计划》体现了一个“实”字,《行动计划》制订了8大项25条具体行动措施。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都很务实,都是为了解决当前突出的质量问题、提升整体质量水平需开展的各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并且都明确落实责任、力求实效。
刘平均:二是立足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质量问题。《行动计划》把落实质量发展的远期规划同解决当前突出的质量问题结合起来,力争有效解决事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质量问题。《行动计划》中要求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开展打击“黑心棉”、“粉末砖头”、“瘦身钢筋”、“中药材造假”等质量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通过有力的实际行动,切实让老百姓体会到《纲要》带来的变化,带来的好处。
刘平均:三是质量工作涉及面广。《纲要》由15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并报国务院。《行动计划》涉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涉及质量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涉及法制建设、诚信建设、质量教育、文化建设、考核激励、品牌建设等多各方面。抓好落实由37个部门分别牵头落实重点工作。为了推动落实政策,《纲要》和《行动计划》都要求成立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制度,形成质量工作的合力。
刘平均:一是把质量目标列入对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把贯彻《纲要》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落实政府监管的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比如说刚才提到的10%的目标,我们就要层层分解,层层细化,逐一落实,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另外,对区域性和重大的质量事件要一票否决。出现了重大的行业事件,区域性、系统性的事件,评分就是零,一票否决。
刘平均:二是抓好质量分析报告制度的落实。质检总局将进一步深化质量状况分析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服务。重点推动市、县两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向地方政府提供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不断强化质量分析结果的应用,用报告指导和规范产业发展,预防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的质量安全问题。以质量分析报告为依托,推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假冒伪劣现象,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刘平均:三是做好全国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上个月,在全国质量管理工作会议期间,我们在深圳对全国首批基地进行了授牌,我们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建立3000个这样的基地。质量工作从娃娃抓起,这也是质量诚信建设的基础。
刘平均:四是实行中国质量奖。在借鉴88个国家政府质量奖基础上,根据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设立我们国家的政府质量奖。想从今年开始,争取能够颁发我们国家的政府质量奖。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树立典型,标杆引路,在我国企业中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刘平均:五是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目前,我们已经批准了全国16家单位作为争创单位,我们将不断推进这项工作。品牌示范区作为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由政府设置入门门槛,规范产业发展,建立有利于提升质量水平,推进品牌建设的良好环境。同时推动各地开展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形成梯队和层次。
刘平均:六是推进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目前,我国已有10多万人具有初、中级质量工程师资格,在已开展了10年的质量工程师基础上,向科研单位推行的首席科学家制度一样,力争在企业中推进首席质量官项制度。使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真正有人抓,质量安全真正有人承担直接责任。
刘平均:七是全面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质检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质量诚信意识。全国质检系统还将以质量信用为基础,以现有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为依托,研究出台有关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措施,强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将建立质量失信惩戒制度和“黑名单”公布制度,适时公布一批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加大惩戒力度。
刘平均:今年2月21日,我们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联合,在四川省成都市组织首批8家白酒骨干企业签署了自律宣言,共同承诺“两公开”:即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公开假冒产品产销商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8家企业表示,在该自律宣言发布之日起60日内,向社会公开有关产品销售信息。
刘平均:今年率团出访欧洲葡萄酒主产地国家期间,我们将同西班牙、葡萄牙、摩尔多瓦等葡萄酒生产国共同开展四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开展产地和地理标志证书互认合作;二是协调标准和检测方法,确保一致性。三是开展实验室检验鉴定技术合作。四是开展追溯、编码技术合作。在国内质量信用追溯体系和信息平台基础上,建立进口葡萄酒信息分享和核查机制,加强对进口葡萄酒的有效监管。
刘平均:八是做好品牌价值评价工作。国家质检总局正在抓紧成立品牌价值测算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指导委员会等工作机构,组织制定品牌价值测算评价系列国家标准,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品牌价值测算体系以及品牌价值测算工作机制。并力争担任ISO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专业委员会主席或秘书国,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制度走向世界。
刘平均:总之,我们将通过落实一系列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措施,保障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向着建设质量强国,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