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穆荣平:转变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从创新角度思考问题

发布时间: 2016-05-25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6-05-22  【字号:      】

5月21日,第十届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多位该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围绕“非对称赶超战略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主题发表精彩观点,以下是本次论坛的精彩摘要。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穆荣平:

结合当前政策,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词汇有:第一,转变国家发展理念;第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第四,聚焦重大政策问题。

转变国家发展理念

转变国家发展理念,大家看到规划,回顾一下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就是愿景引领驱动的过程,我们在不同时期提出目标,大家可能觉得很遥远,80年代 提三步走战略,到了2002年我们发现愿景越描越多越细,你可以发现有很大相似性,越来越综合,我们从新型工业化道路,到科学发展观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到和谐社会,到创新型国家,到生态文明社会。每一个愿景对我们每个政策研究者来说注入新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的思考不是说一夜之间我们一下子达 到,我们现在五大发展理念在我们过去历次发展愿景基础之上做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而且在不同时期也做了一些战略上的选择。包括刚刚改革开放时期把改革开放作 为一个战略,到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我们的政策都是在一定战略指引下,去落实我们的发展战略,实现我们发展理念。

“十三五”规划里面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我的理解是,创新举动就是聚焦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需求,科学配置创新要素,实现创新增值循环。现在到了新的时期,在一定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的创新怎么更有效率和效果,这是我们政策 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驱动发展唯一出路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包括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乃至文化价值创造的能力。转变发展理念的 核心就是一切从创新角度思考问题。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科学家讲的创新,企业家讲的 创新,政治家讲的创新,内涵都有差异性,我们必须要把不同理解在一个框架里面去定义的话,我觉得这个在政策层面去落实,在文件里面不同段落创新含义是不一 样的,我们能把创新定义讲的比较清楚一点,我们知道它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包括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创造,每一种价值创造 都有利益相关者,它就有资源配置的需求。

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解,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创新成为发展主要驱动力,应该从它的贡献度上。到 2020年我们不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纲要里面还是做了一点区分,2030年和2050年做了一点区分。还有一个宽口径创新驱动发展,就是把创新发展 作为一种发展方式,我们干一切事情都是从创新出发,思考创新理论、创新方法、用创新的思维,这种在经过五年是完全能够做得比较好。实际上在过去十年当中, 从2006年到2016年我们自主创新从一个口号变成一系列的政策,从政策变成了很多活动和实践,已经做的非常非常好。创新驱动发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创 新能力快速提升和创新发展水平的长期的累计过程,我们再怎么说中国比较清醒认识我们自己。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我们从能力形成角度来说创新方向的选择,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体现,就是研发的实验设施装置条件平台和创新制度环境,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环境都将决定自 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今年国家科技计划大规模采用技术预见的方法,也叫技术预测。规划应该前瞻性应该考虑十年以上特别是重大的技术方向的选择。我们有中长期 国家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做了2030年的基本规划。这些规划很重要,但是在实践更重要。实践层面我们有很多人把这些资源配置,大家并没有完全理解资源意味着 责任和义务,大家把这种作为资源,现在很多人抢大项目,主动的来申请建,能不能建好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纲要里面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建 设,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过去十几年,1998年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试点,1999年推动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管制,这些其实都是在调整或者在完善我 们国家创新体系。在过去10多年时间当中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到2006年颁布实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和配套政策的时候,就是着力构建企业为中心国 家创新体系。为什么我说这句话呢?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以后所有的政策,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强化企业主体的作用,所以我们到目前为止大家都觉得配 套政策影响最大是企业,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试点的一些政策,都是跟企业有关系的。实际上这个是过去十年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一个重要的保障,我们的政策体 系转了,创新体系也在向这个方向转。中央财政支持的科学院所数量锐减。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 室,前面大家也都提到了,提出并牵头大科学技术。这个在显示着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国家创新体系根本问题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可以去思考,是体系结构 不合理,主体能力不够强,创新体制效益低,合作部顺畅,主题定位不清晰,创新动力不足,要素高级化水平低。纲要里面提出来要加强主体的协同,要素顺畅流 动、高效配置,主体功能定位要明确,要建创新网络,其实都提到了。现实情况来看主体能力不强依然是一个主要矛盾,对中国科技整体发展的判断,和我们现在三 跑并举过分乐观,跟跑、并跑和领跑,大多数还是属于跟跑,有一部分并跑,很少是领跑。

实际上回顾一下刚才讲的,企业强和国家强,企业所 在的产业变化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韩国和日本的成长经历也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在不同发展时期我们应该有不同的政策。政策就是我们发展重点 的选择和发展手段。一个是选择、一个是手段,只有选择没有手段,政策我们称之为空洞无,有选择、有手段是有效的的政策。60、70年代韩国消化吸引引 进,80年代有一点IT产品,到了2000年韩国是SOC密集型的产业,保证韩国追求技术的经济结构,保证韩国在90年代以后再美国授权专利里面居于前 列,2000年中国只有韩国的40分之一,现在差不多,中国进步非常大。还有日本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国家对技术的追求,从实用技术到创造技术,创造有科学 基础的技术,政策是演变过来,贸易立国、技术立国,就是要创造自己的技术,到知识产权立国。我们国家提知识产权立国偏搞,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比较 早,早也有早的好处,唤起大家知识产前意识,为技术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日本提出知识产权战略是2002年,2003年日本技术贸易许可费一直很差,美国一 年1000多亿,中国有200亿逆差,韩国有60亿的逆差。

聚焦重大政策问题

聚焦重大政策问题,最重要的政策是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建设问题。只有他的创新发展能力强,我们国家才可能是强的。

第二个,重点产业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十二五”开始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调结构的一个尝试和措施。这也是一种增量改革的尝试,也 是历史的必然性,“十三五”马上还会再发规划。实际上我们制造业其他的一些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任务更重。简单的说去产能调结构其实是不对的,创新转型升级 这个命题应该是更重要的,包括我们怎么样在区域空间上做一些安排。

第三个,创新型城市建设。我们主题是城市管理,创新城市建设从 2007年提出来就是创建一批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效率高、创新效益好、辐射范围广和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城市和高新区有很大的 区别,高新区是相对功能单一的区域,没有城市的功能,我们讲创新理念在城市里面去推广,创新作为发展方式,作为主要发展推动力,在城市空间里面推这件事情 应该说是更加有利益。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可以做一定的先行先试。在创新城市群的带动下,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四个,创新友好型制度 环境。我们看到跟我们最近发的纲要相匹配的改革文件是8号文,2015年已经发了,其实有很多改革举措,实际上我们很多的政策文件需要去反思,其实这两年 我们最大的感受是政策文件特别多,做政策分析、做政策计量,每一年政策很多,政策多不一定是好事情,政策有效就行,政策多只能说这一年同志们很忙,真正使 政策都有效,其实应该减少政策,聚焦一些关键政策,这些才是创新友好型制度。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