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3-21
文章来源:新华网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 路甬祥
1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在201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包括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内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出新的建议。
从内燃机时代到后化石能源时代
1881年法国工程师特鲁夫发明了铅酸电池的三轮电动车,并且在同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这要比发明内燃机车还要早4年。1912年美国开始大量生产电动汽车,到了20年代初,电动汽车在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到了38%;其他是内燃机车和蒸汽动力汽车。此后由于石油开采和内燃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电子技术发展比较缓慢,电动汽车在性能、价格,尤其在充电时间等方面都难以与内燃机汽车竞争,所以消费者和市场自然地选择了内燃机汽车。
内燃机汽车的发明、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应该归功于奥托、戴姆勒、本茨和福特等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发明家和企业家。186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发明四冲程内燃机,10年后他又设计研制出实用的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内燃机,于1877年8月4日获得专利,为燃油汽车发明奠定了基础。1885年,德国人本茨成功设计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辆内燃三轮汽车,并于次年获得全球首份汽车专利证书,成立了首家汽车制造企业---奔驰公司。同年,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并于1890年成立戴姆勒公司。美国发明家兼企业家福特虽然到1896年才造出了他的第一辆福特车,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了设计精良、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驾驶维修方便的T型车,还设计实现了流水线规模生产汽车。这点很重要,引入了泰勒管理制,使得单车价格从825美金降到了260美金。到1927年已经生产销售了1500万辆,促进了汽车的普及,圆了人们自由出行的梦想;不仅仅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腾飞,还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使得美国一举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也被誉为改变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机器,成为现代社会和小康之家的重要标志。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警醒,70年代石油危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知,公众对核事故风险的忧虑的增加等,都促使了世界能源结构加快向清洁、可持续能源体系转型。可以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以内,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集中供应能源体系必将转变为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多样化、分布与集中供应相结合,智慧联网的可持续能源体系。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发展的新理念,汽车节能、排放标准持续提升,促使了以燃料节约化、排放洁净化、能源多元化为特征的各类节能环保汽车迅速的发展,推动了汽车动力技术的创新与变革。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化石能源时代的汽车动力转型过渡期和新动力技术创新突破的机遇期。随着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电力电子、交直流条速电机等能源转化、回收、储存和动力控制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以混合燃料、混合动力、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一环。节能、储能和回馈能源的终端,将成为世界能源和新经济体系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些都为电动汽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机遇。
汽车制造将转向绿色智能、网络制造与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获得了飞跃发展,其中从2009年以来,产销规模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近三年产销量都超过2千万辆,占全球的1/4以上。汽车产业带动了100多个相关产业,促进了消费就业和创新创业观念文化的变化,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制造业和交通服务业的繁荣。汽车制造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我们也正在全面的进入汽车社会。所以这个概念,虽然社会上还有一些争议,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根据统计,到201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7亿辆,燃料消耗超过了1.6亿吨。在京津沪等城市机动车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也到了25%左右,按目前的速度发展,未来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还将增加1亿辆以上,我们将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油气供应安全等挑战。
中国政府一贯的重视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革命”,他还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国家科技与新兴产业计划地支持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经历了“十五”以来创新研发、示范带动的发展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有力地推动下,近年来产业化与市场形势喜人,特别是跟其他的一些国家比较,年销量突破30万辆,已经居世界的首位。我们还必须看到,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网络时代,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全球定位系统、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纳米技术等为制造文化进化提供了新的技术驱动力和全新的信息网络-物理空间。包括美国先进制造发展战略、德国的工业4.0、日本发展智能机器人和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制造大国都纷纷的推出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推动制造技术与产业加快向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制造服务业转型,这必将促进汽车设计制造服务加快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跟转型。
汽车制造将转向绿色智能、网络制造与服务,汽车产品将转变为绿色智慧的网联汽车。将从工厂化、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支撑的个性化、定制式的全球网络智能制造服务方式。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网络的协同创新将成为主流,汽车产品的形态也将集智慧硬件和软件为一体,将聚合和融合智慧终端与云技术的优势。汽车将成为人们在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生存发展“第三空间”,成为重要的智慧网联终端和新的交互平台。车联网将成为汽车智能交通体系和新型的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安全绿色、智慧互联的完美驾乘和信息交互体验。
可以预见,信息网络、新能源技术、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等,还必将促进绿色化、智能化相互之间地融合。通过燃料混合、油(气)电混合、电电混合,纯电动化等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市场化应用,将促进汽车、交通物流乃至于能源系统的整体的绿色低碳。通过智慧网联,将使得单一车辆的安全智慧、能源系统高效和交通系统整合实现智慧安全、节能高效,因为汽车单体是高效的。如果上路拥堵,一辆车六个座位只乘一两个人上路,整个交通系统依然不是绿色智慧的。过去在没有网联时代,不太可能实现整体系统的绿色低碳,现在看起来是完全可能的。
创新激活产业发展 实现弯道超越
汽车技术与产业是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领域之一。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以投资驱动为主动力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要方式的跟踪模仿阶段;展望未来,我们更要抓住信息网络、能源动力、材料与制造服务创新带来的新机遇,解放思想、开放合作、求真务实,协力推动绿色化、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实现弯道超越,圆几代中国人的汽车强国梦。
《中国制造2025》已经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列为国家制度强国建设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质量和自主品牌意识,培育建设中国制造的先进文化。要着力抓好基础核心技术创新和设计引领的系统集成创新,一辆车有2万多个零件,涉及大量的基础材料、基础部件、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我们必须要扎实地推进汽车“强基工程”,夯实汽车工业的基础。关键技术是用市场换不来的,必须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创新突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汽车工业还有责任带动中国制造共性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全面进步。
汽车的整体设计制造服务是典型的系统集成创新,而设计是系统集成创新的起点与关键。面对资源紧缺、生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交通拥堵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需要创新设计理念;通过创意创造,不仅要使得单车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排放最低,而且要实现交通物流整体系统的绿色智慧高效。在新能源动力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大背景下,智能的主动避让技术创新已经出现,这将变革汽车碰撞安全的设计规范。从乘用工具转变为移动生存发展的“第三空间”,汽车创新设计更具有全新的广阔的创意空间。
让我们“重新想象、重新出发”,使汽车创新设计成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单车全生命周期和整体交通系统资源能源环保效益最优、智慧安全、更佳的用户体验和网络服务的基础和源头。世界上没有最佳,只有更加,引领带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实现绿色低碳、科学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