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3-18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这几天,两会代表委员正集中讨论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这份阐明今后五年国家战略意图的重要文件亮点频频。我们欣喜地看到,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作为重点之一列入规划。
宇宙起源、物质起源、生命起源,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基本问题,数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又是如何演化到现在这个状态的,未来将向何处演化?这些基本的科学问题,看似无用,实则关系着人类在地球上的命运。探索宇宙面临着艰巨的技术挑战,攻克这些挑战的过程将显著地提升人类的能力,从而为人类在宇宙中的永续生存提供技术基础。
当我们不再为穿衣吃饭等基本需求发愁时,科学将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关注食品、安全、疾病、健康等离我们很近的东西,也开始关注那些虽然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又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它们或是短小精悍的科普故事,或是数据精准的百科知识,亦或就像中国人过春节,围观一场充满期待的科学盛宴。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从中寻找到探索的乐趣。
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天性,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类加快了太空探索的步伐。在过去的一年里,地球变“多”了、冥王星“热”了、火星更“火”了、火箭回收了、中国发力了。
新年伊始,人类又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参与引力波探测和研究的科学家再次成为人们崇尚的科学偶像。我们将不仅能用“眼睛”(各种望远镜)观测宇宙,也将开始拥有倾听宇宙的一双耳朵。各种大型的引力波探测设施正在世界各国纷纷上马,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提出了地面探测引力波的“阿里实验计划”、中山大学领衔提出了太空探测引力波的“天琴计划”。
同时,随着亚马逊投资的蓝色起源公司和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等私营航天企业的快速发展,回收火箭先后获得成功。在中国,除传统航天企业外,造火箭、发卫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便宜,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投资的长光卫星公司、清华大学等也都纷纷研制和发射自己的卫星。可以预见,随着航天技术的普及,人类进入太空的技术门槛和经费代价将越来越低,商业航天将迎来春天,太空旅游、小行星采矿、月球基地等原本遥不可及的世界将离我们越来越近,太空探索不再仅仅是兴趣,必将成为未来经济的蓝海。
科学传播功德无量,科普事业的发展,将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热情、对太空和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大大提升中国人都科学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投身科技,成为未来建设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宇宙演化这一基本科学问题正式写入“十三五”规划,一方面说明国家对科学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结果。只有当科学的声音在决策者和公众中越来越响亮时,科学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而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广泛的领域得到真心认可和贯彻实施,必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使这个社会更加文明、理性、平和。
(作者系首批香江学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届优秀会员、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