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5-27
来源: 新京报新媒体
智利与中国相隔近20000公里。当地时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总部设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演讲,却让与会者感受到了中智、中拉之间“零距离”的伙伴关系。
演讲之前,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专门将翻译成中文的机构资料送给李克强。在欢迎辞中,她还将中方每位陪同人员一一欢迎了一遍。
“刚才巴尔塞纳女士对我所率的代表团主要人员一一点出姓名,表明对中方的热情。因为时间关系,我这里没有一个贵方参加的名单,我很难一一点出你们的姓名,但我要向你们表示敬意。”李克强微笑开场,“这是我第二次踏上南美大陆,好像和久违的朋友见面,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中拉产能合作恰逢其时,且一举多得
这是一场酝酿已久的邀约。半年前的达沃斯论坛上,巴尔塞纳对李克强的演讲印象深刻,当时她便邀请中国总理“一定要来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演讲”。
事实上,李克强抵达智利时,巴尔塞纳已经在智利第一大报《信使报》发表了专栏文章《中国和拉美:多元化是关键词》,她称赞李克强此访为中拉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演讲中,李克强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我今天上午就看到了巴尔塞纳女士发表的一篇文章,她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拉美不能仅仅依赖资源,而要多元化的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李克强说,“这和中方与拉美的合作想法,可以说不谋而合。”
李克强讲道,自己此次到访拉美四国,一路走来深切感受到这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蕴藏巨大潜力的土地。他说,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背景下,拉美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拉美在积极调整战略,加强基础建设,以继续推动工业化进程,而这是拉动经济增长应对下行压力的良方。
“要使世界经济复苏,还是要发展实体经济。我此次来访,很重要的就是要和拉美国家的领导人谈如何推动中国和拉美务实合作,尤其是产能合作。”李克强说,“中国有性价比高的装备制造能力和集成技术,拉美有基础设施扩建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双方在合作中还可以和美欧先进技术结合,带动拉美国家低成本、高起点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升级。”
总理谈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验。他坦言,中国的改革是从开放开始,由开放带动改革,“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断引进国外的工业生产线,而且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才有了今天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李克强强调,在一国建设当中,根据需要引入别国有竞争力的装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建筑材料生产线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才能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效地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中拉产能合作恰逢其时,而且是一举多得。”总理说道。
中拉合作双方共赢,还可以和发达国家合作
在巴西里约,李克强曾亲自乘坐了中国制造的地铁列车与渡轮。在25日的演讲里,他再度讲起那天的体验。
“中国装备制造的性价比是具有竞争力的,所以可以中标。但我也想告诉朋友们,我乘坐的中国地铁,其中有20%的关键装备是中国企业向欧洲企业采购的。而我乘坐的中国游轮,它的动力设备是中国企业向美国企业采购的。”李克强说,“这本身就表明了这是一个全球产业链的合作,推进中拉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双方共赢,我们还可以和发达国家进行合作,使这种合作在高起点上进行。”
当地时间5月19日,李克强曾出席中巴工商界峰会并致辞,他当时便明确提出,多方共赢应成为中拉产能合作助推器。
“中拉产能合作不仅互利共赢,而且也是开放包容的,中国企业愿与发达国家企业一起,在拉美开展第三方合作。”他当时说,“从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看,发达国家产业总体处在中高端,中国和拉美产业总体处在中低端,三方企业合作有利于促进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也符合产业分工转移规律。”
几天后,在智利的这场演讲里,总理再次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概念。他表示,在中拉产能合作过程中,中国愿意向发达国家采购一些关键设备,并会符合当地所需要的环保和高技术含量的标准。
在开展第三方合作之外,李克强总理还专门强调了金融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产能合作需要金融的支撑,需要通过建立国际产能合作基金,把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李克强强调,“说到底,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是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结合,工业化和再工业化的结合,更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结合。”
愿意和拉美一起,在历史的基础上走向未来
李克强在中巴工商界峰会致辞中提出了中拉产能合作“3x3”新模式,在智利的演讲中,他又提出了“着力打造四大支柱”的倡议。
首先是巩固传统友好和政治互信。总理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和拉美的全方位合作关系,愿意同拉美国家进一步密切高层往来,开展宏观政策协调,妥善解决双方具体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平衡全球伙伴关系、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等方面,中拉要继续加强国际协作。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李克强说,“一位拉美诗人说,只有承载历史的人才有双赢的未来。我们愿意和拉美一起,在历史的基础上走向未来。”
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总理阐述的第二大支柱是“经贸合作提质升级”。他说,中拉产能合作要建立在“3×3”新模式之上——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行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的合作方式;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
“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到拉美投资兴业,加强能源矿产深加工合作,打造全产业链合作,推动中国装备与拉美需求的契合。”李克强说,“我们还可以开展新能源、互联网等面向未来的合作,探讨建立经济特区和产业园区,商谈包括自贸协议在内的各种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
李克强还强调,中拉合作是在尊重相互文明的基础上的合作。
“拉美文明不仅是在这块土地上人类活动的结晶,也是因为这里的生物多样性,雨林山脉所显示的自然的力量,才使得拉美文明更有特殊魅力。”李克强说,“不论是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还是参与两洋隧道的建设,我们都会注重保护环境,注重应对自然灾害。”
中拉会为双方人民的福祉提供坚实的基础
李克强在演讲中讲述了一段小插曲。他说自己和巴尔塞纳一见面,对方便用中文说了一句“你好”。
“我也想对他说,hola(西班牙语中的你好)!”总理微笑着说,“中国游客在拉美的很多个城市都能听到中文问候的‘你好’,我相信,也会有中国游客在这里用对方的语言问好。”
李克强口中的这段温馨故事像是一个注脚,生动诠释了他所阐述的“第三大支柱”——多措并举推动人文交流。
他表示,中拉人文互鉴收获颇丰,中方愿意办好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活动,协商设立思想经典互译工程,增进双方文化人士交流。中拉双方还可以在城镇化、减贫、医疗、科研等多领域互学互鉴相互合作。
“我们还愿意加强中拉青年人交流,适时推出中拉青年学者对话计划,增加中国高校西班牙葡萄牙语教师、学生赴拉美,搭起跨越太平洋的心灵之桥。”总理说。
总理提出的“第四大支柱”是完善和创新整体合作机制。他说,中方愿继续加强同南美国家联盟、加勒比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拉美太平洋联盟等地区组织对话合作,在产能合作中各显身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中拉合作网络。
在演讲的最后,李克强总理再次重申了中智、中拉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智利对中国而言是天涯之国,但我们只是隔了一个大洋!”
“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说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的大大小小河流,最终都是汇集到太平洋,都是向东方流的,向拉美方向流的。”李克强说,“所以中拉合作,不仅有传统的友谊,也有便利条件。我们一起携手,会使我们的发展浩浩汤汤,会为双方人民的福祉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理话音未落,全场已经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巴尔塞纳引用智利诺奖诗人聂鲁达的诗作为对中国总理的回赠:“从海洋到海洋,从平原到雪山,世界各民族一起望着你啊,中国!”(记者 史麟)
中国科学家协会官网:http://www.kjc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