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上的那点“年味”
发布时间: 2015-04-24
还记得小时候,每当春节来临的前几天,有钱没钱的人家都会买那么几张年画回来,帖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表示着辞旧迎新的气氛。红红的,花花绿绿的,喜庆的年画和丰盛的菜肴烘托出一个热闹而富足的新春佳节。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赋予了很丰富的内涵和寄托了很多希望的节日,所以这个节日也显得格外隆重。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要在节日里才能享受到的一切的物质的东西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得到,而年画这种廉价的商品早就已经被人们弃之不顾了。
少了年画的春节对很多人或者是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并不能算是丢失了什么,也许有一天它终将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或者用别的方式来替代,它只是成为一种记忆或者成为博物馆里的一件标本,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少了年画的春节,总是少了一点“年味”。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因为在一年的新春之季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它也是中国最具有个性特征和文化标志的物体,因为相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人认为春节才是真正的新年,在新的一年里,寄托了老百姓期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庭美满的愿望。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就是《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
到了清代年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之类的讽喻画。印制方面更是有了多种形式,有木板、有石印、有胶版、有国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有炭彩、有仿古、有创作、有翻印西洋画的。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它源远流长的历史对民间美术产生深远了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同时,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
过去由于文化生活单调,年画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最普及的艺术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审美情趣的个性化,年画逐渐退出了现代生活,转而进入收藏领域。
年画历史跨越千年,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从兴盛到淡出历史舞台的过程,承载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年画自有它应有的价值和归属。
中国科学家协会官网:http://www.kjc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