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博览

回顾2012——艺术品市场在乱象中前行

发布时间: 2015-04-17


拍卖大规模缩水 成交额下降

早在去年秋拍遇冷之时,就有专家预测2012年春拍将继续回调。从参与春拍的拍卖公司数量、举办的拍卖场次、上拍作品的数量以及拍卖成交额来看,今年春拍可谓是整体缩水,且缩水幅度极大。

对于今年春拍缩水,更多人愿意保持乐观态度,因为拍品资源仍处于珍稀状态,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业内专家认为,成交额的减少,既有市场内在调整的原因,也有投资者追涨杀跌恐慌心理的原因。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们对艺术品认识的逐渐提高,参与拍卖会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供需关系将决定艺术品的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未来还会有比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艺术品市场价格仍会在调整期后继续上扬。

2012年的第一波秋拍已经过去,从目前的行情来看,市场远不如人们所想象的乐观, “秋拍崩盘”言论甚嚣尘上。随着第一波秋拍的惨淡,更加剧了人们对后期秋拍的不看好情绪。做为一年两度的春、秋拍卖晴雨表来说,今年的拍卖市场大局已定,至于明年的艺术品市场如何,谁也无法预测。


进入调整期 市场回归理性化

艺术品市场在经过几年的快速成长之后,诚如专家所说进入了调整期。从今年的春、秋拍行情来看,可以看出人们对拍卖市场的信心不足以及市场人气的滑落,调整期的“症状”表现相当突出。对于今年萎靡不振的市场,很多人更愿意把它看做是市场回归“健康”、“理性”状态。业内人士认为,自2009年以来,艺术品价格上涨飞快,价格急速飙升为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市场调整是这三年艺术市场快速发展的结果,但是进入调整期并不意味着市场的完结。藏家与投资者应当正确看待当下所处的状态,理性应对艺术品市场的变化。包括嘉德、华辰、保利、匡时等知名拍卖公司的秋拍已经展开,业绩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事实上,在去年刚刚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之后,今年中国内地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却开始出现大幅缩水,其中以春拍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拍卖市场领军集团嘉德、保利拍卖2012年春拍收益分别下降了60%和50%,市场降幅明显。由于受到今年春拍不利影响,今年秋拍前部分中小型拍卖公司选择了靠削减开支减少亏损,缩短了秋拍的预展时间甚至将秋拍延期。

2013年的市场依旧会继续调整。利用这一调整时机,拍卖公司可以借机审视和加强自己的管理水准和法律意识,加强诚信度、强化自己的品牌定位和优势,增强自己的征集和营销能力,进一步提升拍品征集中的市场喜好度和价格精准度。


发展市场、整顿拍卖、建立法规 文化部将从三方面支持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文化部将采取扶持发展艺术品一级市场、整顿规范艺术品拍卖活动和建立艺术品市场法规体系等三方面的措施,支持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为了扶持发展艺术品一级市场,今年文化部开展了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工作,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7260家画廊已经备案在册。接下来,文化部还将联合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开展艺术名家与画廊的双向进入活动,并研究制定画廊业服务标准,调研画廊业反映强烈的税收问题,并积极推动成立全国画廊业协会。

艺术品拍卖市场现在在艺术品市场独占鳌头,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规范的问题。庹祖海表示,全国十部门今年开展了文物及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着重针对“知假拍假”、“虚高评估”、“虚假鉴定”等重点问题开展,同时也在研究对这些重点问题进行整顿规范的长效机制。

据悉,文化部已经开展了起草《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的工作,并本着“开门立法”的态度,多次开展调研,计划搭建以艺术品经纪资质为核心的法规框架。对于鉴定评估这一重点领域,文化部也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题研究,为艺术品立法提供支撑。

艺术品基金的乱世法则:投资还是投机

曾几何时,艺术品基金还是很多人眼中并不熟知的“洋玩意儿”,但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上涨之后,这一原本只属于西方人的玩意儿终于在中国开始出现。

有人说,2007年是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元年,在这一年,国内第一支艺术基金产品开始向部分高端人群发售,门槛为50万元,投资期限2年。最终,在国内艺术基金爆发式发展的2009年,该款基金最终以年收益率高达12.75%的成绩完成交接。而这样的收益成绩远高于在当时还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和股票领域,这也导致了在2011年,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之后不久,大批嗅到艺术品投资前景的金融资金开始疯狂地涌入国内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当中,促使艺术品领域在短时间内步入到了“资本时代”的行列,完成了金融资本与艺术市场的对接。


艺术基金需要理性对待

艺术基金自2007年正式在国内亮相以来,发展速度如同“坐火箭”般迅猛,据国内相关基金网站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超过了70支艺术品基金,除去2支已到期解散的,基金初始规模总计已超过57亿元。其中仅2011年一年时间,艺术品信托的发行规模就高达55亿元,同比实现了626.17%的爆发式增长。

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中国艺术品基金就完成了从无到有再到高速发展的历程,而如此快速的前进步伐也让很多人对于艺术品基金今天的现状充满了担忧。毕竟,艺术基金从产生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数年时间,即便放之世界范围内,也不过是数十年而已。纵观艺术基金的整体发展而言,也并非一帆风顺的总是成功,这其中并不乏一些失败案例的存在,但这个在今天已站稳西方艺术品投资领域的运作模式也在用事实证明了其自身的存在价值。

艺术基金“短、平、快”谁之过错

运作周期过短一直是国内艺术基金饱受诟病和质疑的重要原因。按照国际经典艺术基金的运作方式,艺术基金最为合理的周期应为10年左右,有的基金甚至会选择以25年作为一个运作周期。艺术品投资本身作为一项中长线投资类型,如果在短时间内过度频繁的买进或卖出,势必会导致艺术市场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导致市场的崩盘。这也是国外艺术基金会在经过数十年的摸索和发展之后,对周期做的如此的设定。

反观国内艺术基金市场,不管是2007年的开始亦或是2009年的高峰,金融资本注入艺术品市场也不过是短短的数年时间,而就在这很短的时间内,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因为如此密集的资本的注入而变得混乱。甚至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的艺术市场“水”越来越深,甚至越来越浑了。

以两年作为一支基金的运作周期看似是违背了艺术品投资的规则,但实则是迎合了国内很多急于进行艺术品投资甚至是对艺术品持投机心态的人群的心理。如此一来,投资者急于求成和投机心理的作祟也直接导致了目前国内艺术基金“短、平、快”的运作模式。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艺术市场自2006年以来的泡沫式增长助长了市场的浮躁氛围,导致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呈现一种非理性化的趋势,使得一些并不合理的艺术品投资项目呈野蛮式的增长和发展,尤其是在“文交所”和艺术基金等新兴事物出现之后,资本的无序和盲目性加入,破坏了艺术市场正常的交易机制,致使投机性投资日益增多。试想,如果市场真正具备一批理性的艺术品投资者,或者艺术品投资真正具备了其收藏的基础,那么,那些打着短期回报旗号的艺术基金,还会有生存的空间吗?

在艺术市场逐渐被浮躁气氛所笼罩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就如同今天很多人仍在质疑艺术基金“短、平、快”运作模式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对自己的投资心态做适当的调整,毕竟艺术品投资不同于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毕竟国内还是有许多致力于艺术基金健康合理成长的人存在。

投资还是投机?艺术基金面临选择难题

“当国民收入达到4000美元以上时,是艺术品市场的流行期;当国民收入达到6000-8000美元之后,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高潮就会到来。”这是一条盛行于西方世界的关于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规律。

随着国内艺术市场以及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在国内的流行与收藏已经逐渐具备了同样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从近年春秋两季拍卖市场来看,国内新兴藏家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年增加,加之近年来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货币膨胀压力的增大,致使艺术品成为继房地产与股票之后新的投资方向。

艺术基金在国内的出现首先是顺应了国内艺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也与上述的经济调整不无关系。以英国铁道退休基金为例,1974年,该基金负责人面对英国当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果断地从养老基金当中抽取部分资金投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并最终在之后的25年间,实现了利益的增长。

投资还是投机成为目前国内艺术基金行业所面对的一道艰难的选择题。选择投资,进行资产长线操作,势必会丢失掉很大一部分客户群体,却也能赢得未来市场的先机;选择投机,可能会获得短时间内的成功,但丢掉的却是行业的未来。

根据国家对于艺术基金的最新政策,艺术基金在国内的发展前景显然是光明的。日前,在文化部召开的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拟设立国家艺术基金,财政部已同意在“十二五”期间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国家艺术基金。这一消息被很多人看做是国家对于艺术基金政策的新信号,这也难怪很多人在言及艺术基金时总是对现状很不满,对未来很看好。

交易所整顿之风

艺术品金融化的创新始于深圳,2010年8月,这里诞生了国内乃至世界上第一个艺术品份额化产品。随后,文交所在上海、天津、泰山、郑州等地遍地开花。有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国内共有60家文化艺术品类交易所,全国文交所发行产品数量一度逼近18亿元。

去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即“38号文”)。按照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会议暨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要求,各地应确保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各项清理工作。但去年底国家接连出台政策清理整顿文交所的野蛮生长以后,盘点各地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发现,如今只有天津、泰山、郑州3家文交所仍在苦苦支撑交易。

此后,湖南维财大宗贵金属交易所、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天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所相继关停。然而,最初分析人士预想的全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哀鸿一片的情形并未出现,而更多呈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景象。除了广西糖网为代表的实体贸易结合型市场和以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代表的国字号市场并不忧心外,半年内新开的交易市场数量至少四五十家,重庆西材商品交易市场和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便是其中代表,后者更在本周获得某证监会前任官员的“视察”,疑似高调“转正”。

不仅如此,不少“黄金交易所”感觉“风声已过”,也再次大张旗鼓地开始拓展业务,地下炒金违规操作在“金融创新”的外表掩盖下,极尽所能地诱惑投资者入瓮。也有专业人士指出,整顿只是第一步,行业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安排。

据悉,证监会就清理整顿做了大量的摸排调研工作,但调研工作量大难度高,而且目前的清理整顿小组非常设机构,今后长期的监控管理也是问题。对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认为应“返璞归真”,即“三不一没有”。“三不”即不要脱离实际商品交易,不要脱离市场实际价格即在市场中真正被认可的价格,交易的产品一定不要脱离市场的实际需求;“一没有”即没有投机,“不要存在那种炒一把就可以一夜暴富的幻想,投机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没有任何作用。”

6月30日后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将是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经过不断的整顿和规范之后,将会呈现出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趋势。

各地文交所面对整改 开始悄然转型

2009年6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揭牌,这是国内首家成立的文交所。2009年9月17日,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于家堡金融区,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国内文交所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截至2011年底,全国在运行和申请中的文交所数量达到了20家。

发展文交所,成为各地积极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尝试文化产权交易,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新途径。文交所,这个跨越了文化艺术品和证券金融两个行业的新事物,在过去一年里经历了诞生、成长、风光和乱象,最终不得不迎来整改的最后期限。目前,大部分文交所已转为文化产权、文化物权、文化投融资平台,另外个别文交所退回到实物交易中“曲线救国”。业内人士预测,6月30日前的整改是对类证券化的产品进行清理,只是对文交所的创建和发展有所限制,文交所肯定不会被关闭。6月30日此之后,那些拥有共识、愿意走市场化道路的文交所可能会联合,成为另一种市场行为的“试点”。

陕西文交所就发表声明称,停止该交易所正在进行的一切艺术品份额产品发行,为中签投资者办理全额退款。随后,湖南文交所也把发售的产品全额退给投资者。深圳文交所率先出台了善后方案,明确宣布对于已挂牌交易的资产包,文交所以投资者的购入价格进行回购;对于尚未挂牌交易的定向转让资产包,将责成原始持有人和交易商原价回购。

郑州文交所总共发行了16个份额产品,累计发售面值高达5.12亿元。问题主要出在前六个产品,俗称“老六”。目前,此六个产品中,除价格已经放开且早已大幅跌破发行价的《南泥湾》外,其余五个产品差不多均处于“零成交”状态。这让“老六”的投资者欲抛不能、深套其中。怒火中烧的投资者直指郑州文交所的种种不规范行为以及出尔反尔的行径。要求退款,成了几乎每一个“老六”投资者的诉求。

2011年初,天津文交所推出份额化交易,使得天津文交所一夜之间成了社会关注焦点。短短几个月内,天交所把上市价十几万元的标的物炒到了上亿元。随后,郑州文交所跟风推出份额化艺术品产品,也产生了被追捧的效应。同时,泰山文交所、深圳文交所等相继推出份额艺术品产品。

天津文交所2011年年报显示,天津文交所迄今为止共发行艺术品份额产品20个,累计发售面值3.47亿元。该所还推出了反映市场总貌的“天艺指数”。自“38号文”发布以来,天津文交所没有停止过一天交易。作为2011年席卷全中国的艺术品份额交易热的始作俑者,目前,天津文交所不仅在申请专利,还正以其独享的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为依托,进行着新的尝试。

而引领艺术品金融化创新的深圳文交所,再次引领艺术品份额化产品的退市潮。4月15日,深圳文交所首先出台善后方案,对已挂牌交易资产,第一步,深圳文交所以投资人的购买价格,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流通投资人的份额,5月30日前支付一期50%资金,6月30日前支付二期剩余50%资金。第二步,由深圳文交所与其他持有人按合法方式变现资产包艺术品。

对于文交所及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度被疑将被关停的文交所,如今生存应该不成问题。但目前绝大部分都弃份额化交易以保生存,“实物实权”的交易模式就成为转型方向。

电商艺术品 信用是瓶颈

京苏大战”的浓浓硝烟让人们将目光投到电子商务身上,这种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交易平台,对消费者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少困扰。而在艺术界,电商同样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目前国内已有艺术品电商企业超过一千家,面对艺术品电商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人们不禁思考:艺术品在线交易模式相对于传统交易模式究竟有哪些优势?它“看得见、摸不着”的性质会不会让早已是“造假重灾区”的艺术品交易市场雪上加霜?

业内人士,他们认为,目前艺术品在线交易市场尚不成熟,仍处于一个“试水”阶段。虽然在线交易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多必然的优势,但是它面临的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

虽已具规模,仍处于“试水”阶段

我国艺术品在线交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艺术品在线交易的电商企业已超过一千家,除嘉德在线、盛世收藏网等老牌艺术品电商外,雅昌、艺术国际等艺术类门户网站也纷纷开辟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就连琉璃厂、西泠印社这样的老字号也紧随潮流,推出了自己的在线交易频道。甚至一些艺术家自己也在淘宝开起网店,集创作者和经销商为一体。

而随着市场细分,艺术品电商的蛋糕已初具规模。以HIHEY.COM为例,HIHEY目前每年的艺术品在线交易总额可以达到5000多万,在最近一个季度里就完成了1000多万的交易,差不多每天都可以达到二十万的交易额。

虽然艺术品在线交易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HIHEY也以一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在发展,但何彬坦言,中国艺术品在线交易市场目前仍处于一个探索时期,“依照世界经济规律,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艺术品市场会处于快速发展期,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大概处于4000美元多的水平,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品在线交易还没有迎来它真正的爆发。”

其实,从今年6月份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出版发行的《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中的数据就可以发现,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其中艺术品网上交易额只有12亿元,只占到总交易额的5.7%,由此可见在线交易只是艺术品市场这个“大蛋糕”中的“冰山一角”。

加速艺术品消费时代的到来

虽然艺术品在线交易仍处在一个摸索时期,但艺术品电商近年来表现出的迅猛势头,说明艺术品的在线交易模式相较于传统交易模式存在着一些必然的优势。在线交易模式除了提高了艺术品的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网上交易还使商品信息更加透明,市场更加公开,艺术品市场可以面向更多层次的人群。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艺术品在线交易网站运营方式主要有4种:一是网上拍卖,由拍卖公司组织拍卖,将作品确定最低价或无底价,然后进行在线拍卖;二是交易平台,即只提供交易平台而不直接销售艺术品,目前国内大多数艺术品交易网站均采用此方式;三是作者与网站合作,作者将作品交给网站,在网上卖出后分成;四是网上画廊,通过网站推介画家,并进行远程邮购或直接买卖。

不难发现,这四种方式无一例外地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它使得艺术品交易的领域扩大,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这也是在线交易模式最大优势所在。以成立较早的嘉德在线为例,网站目前日均访问达到约40万次,注册用户已超过100万,也就是说每天都有近40万人关注线上的艺术品。这是传统交易模式无法比拟的,传统画廊永远无法想象自己的商品每天被40万的消费者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品在线交易的开通加速了艺术品消费时代的到来。


解决信用问题是当务之急

网络交易市场的信用问题本来就是备受争议的,而艺术品造假事件也屡见不鲜,对艺术品真实性的保障成为艺术品电商的当务之急,也成为买家的心头大石。

看不到实物或许是现今在线交易最大的顾虑,买家往往只能通过图片来辨别,以油画为例,拍照的光线可能对最后在线呈现给卖家的成色造成巨大的影响,这就干扰了买家的鉴定。而且大部分拍卖公司在拍卖前都会做“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声明,这更让很多艺术品收藏者都会事先给自己在线交易的艺术品价格定下额度,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在线交易的艺术品的“平价化”。以主打当代艺术品的电商网站为例,定价多在1万至5万元,5万元以上的区间,除Zan8和HIHEY这两个网站分别达到35%和23%之外,其他的所占比例都较小。

业内人士认为,要解决艺术品在线市场的信用问题,必须从货源和售后保障上下工夫。电商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就要把好关,除了要有自己过硬的鉴定专家团队外,一些价值较高的鉴定无法解决的传统艺术的作品就不要出现在线上。而且还要完善自己的赔付体系,以HIHEY为例,它对假货是按两倍赔付。还可以在网站拍卖公司的选择上慎重,应该多通过引入一些品牌拍卖公司,营造一个消费者信赖的交易环境。


价格和货源挑战电商

与电商接轨,正在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大热点。据了解,目前国内有上千家艺术品电商企业,易趣、走秀网等综合类电商均开设了艺术品频道,不少艺术类的门户网站也在纷纷着手开拓自己的电商平台。在跨过图书音像、3C产品、百货、民生产品几个阶段后,电子商务开始同艺术品相结合。但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一向带着“高价”的标签,而且是注重眼见为实交易方式的商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则一直伴随着“低价”二字。艺术品要与电商结合,首先面临的就是价格与货源的挑战。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逾千家艺术品电商企业。除嘉德在线、盛世收藏网、博宝网等著名电商企业外,雅昌、艺术国际等艺术类门户网站也纷纷开辟电商平台,就连琉璃厂、西泠印社这样的老字号也紧随潮流,推出了自己的在线交易频道。

易观国际出具的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艺术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2000年至2010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实际增长率是387%,预计2011年至2015年实际增长率能达到69%。

近期发布的2010年至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5.88万亿元,同比增长29.2%,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5%。截至2011年底,我国实现网络零售总额7825.6亿元,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所占的比重达到4.32%。

但同其他领域相比,艺术品电商面临价格与货源的挑战。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低价、便捷等优势发展而来,素来带着“高价”标签的艺术品要“触网”,首先就得在价格上下工夫。


方向:与时尚、生活相结合

尽管艺术电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不少业内人士对其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并试探出部分可行性发展路径。

同专业的艺术电商相比,高流量是综合类电商的一大优势。“单纯的艺术电商会存在品牌推广、消费人群单一等问题,这可能阻碍其长远发展。所以,复合型艺术电商可能是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

艺术电商另一可发展的潜力,在于艺术品使用价值的挖掘。即便是艺术品收藏者,“生活艺术化”的收藏经也是为他们所推崇的。目前,包括电影海报、老广告画、外国主题纪念币、橄榄核、欧美藏书票等价位适中的艺术品,也开始出现在嘉德在线货架上。

此外,艺术衍生品和创意产品也成为不少电商耕耘艺术品领域的发力点。淘宝网媒体公关部相关人士表示,艺术衍生品和创意产品,不仅能美化生活,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更接近于纯粹的消费品,门槛较低,销量有保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成长空间非常大。


平价艺术品市场开启收藏“买得起”时代

“人人都能消费得起艺术品”,这是在当前艺术品市场急剧发展下经常能听到的口号。比如被称为“当代艺术教父”的栗宪庭,近两年也表示希望能建立平价艺术品市场。而针对大众的平价艺术品市场也越来越受到一些艺术机构的重视,在线艺术品交易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体小店、甚至是一些艺术博览会也瞄准了这块领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收藏家也加入到平价艺术品消费大军中。究竟这些艺术机构推出的工薪族艺术品特色怎样、价位怎样?目前国内到底有多少工薪族阶层在进行着艺术品收藏与消费,他们的整体面貌怎样?这个消费阶层对艺术品的需求量有多大?这个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在西方,针对大众的艺术品消费市场有着很大的活力。不过这一艺术领域的开拓在国内是近几年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一些提倡平价艺术消费的机构兴起后,一些工薪族正试图踏入这一收藏领域,他们用手头不多的资本在践行着“人人都能消费起艺术品”的理念。艺术品收藏有个理论,认为购买艺术品最好只占收入的三分之一。工薪族收藏对艺术品消费会显得更理性,由于资金所限,他们的收藏只能从年轻艺术家着手。虽然其中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代表了无限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家协会官网:http://www.kjchh.com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