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博览

如何突破绘画的困境?画得更大、更综合。人类不断更新视觉,这种能力不可限量。

发布时间: 2015-02-10





       越来越多中国诗人把触角伸到了当代艺术领域。芒克、严力、吕德安等人很早就拿起画笔,张于、王琪博、吴震寰等人也在艺术界争当会写诗的画家。在诗歌没落的年代,诗人找到了新的避难所,没有拿起画笔的也以策展人或当代艺术批评者的身份介入当代艺术。

      尚扬找到将传统融于现代的方法。

       相对于2000年年初就介入当代艺术的那批诗人,赵野在艺术圈年资不深。成为策展人后,他试图标新立异,提出“心性自然主义”,企图把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 成体系地带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他选择尚扬作为对话艺术家,因为在尚扬的作品里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可能性。

      尚扬是最有资格讨论传统与现代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大肖像》和《大风景》呈现了明确的中国文化符号,而那组著名的《董其昌计划》更成功地给出 了将传统融于现代的方法论。作品中,他用“三段式”展开视觉。近景是山水,混茫酣畅,是自然的原貌;中景用倪云林笔法,画枯索的山水;而远景是网络,是虚 构的风景,自然消亡于其中。

      相较成长于西方绘画体系,又回过头去寻觅传统技法的艺术家,尚扬的成长经历是相反的。他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画中国画,和父亲一起研究珂罗版的画册。中国画家里,他最喜欢范宽。

      1960年进大学,尚扬跑去黄土高原画《黄河船夫》和《爷爷的河》,“尚扬黄”在艺术圈初具影响力。70年代末,尚扬在当时的浙江美院见识了外国艺术家画 册,浑身鸡皮疙瘩,一口气看了十几本。这次经历让他真正开始思考东西方的问题,以及传统与现代的问题。那时,和他一样受这批画册影响的艺术家还有黄永砯、 张培力、谷文达、王广义。

     谁说绘画已死,绘画仍在生长。

      在后期的作品里,材料成为尚扬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和赵野相比,他对绘画的态度相对乐观:“今天在提出绘画死亡的那些地区,绘画仍在生长。60年代以 后,绘画确实在西方有很大的困境。但是到了80年代,由德国新表现和意大利超级艺术为代表的绘画,又显见了强劲的生命力。”

      但尚扬也明确地知道,我们今天谈到的绘画早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绘画艺术。“在100年以后,绘画也许就是一个古老的名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有的样式、固有的称谓都会发生变化。人对视觉的更新是无可限量的,人类会不知疲倦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诗人的乡愁在80年代,而画家尚扬的“故乡”在宋代,在董其昌生活的明代,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尚扬说,每一次创作他都与自己对话,与古人对话,在《董其昌计划》这个作品里,董其昌只是一个偶然选择的名字,那个时代的中国传统水墨里有尚扬要的精髓。

      尚扬在尝试突破局限,他自认思路清晰,行动自觉。他的艺术从传统中来,但他有个坚定的信念——新的东西必然会替代老的东西,这是永恒的法则。所以,他是国 内运用综合材料最早的几个艺术家之一。现在回头看,那些材料不仅是符号和工具,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这种新的语言帮助了他,也启发了他:和古人对话的 《董其昌计划》3.6米高,一边是综合材料,一边是数码喷绘,而在图像的最深处藏着中国山水和尚扬心中的“董其昌”。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