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10-27
来源:中国科技网
贫困地区抓住人才第一资源,也就是抓住了科技创新创业的牛鼻子。2014年,科技部、中组部、财政部、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门出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
按照方案,自2014年至2020年,每年计划支持选派约2万名科技人员到1268个“三区”县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每年支持“三区”县培养2500名本土科技服务人员和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人员。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集结号中,大批科技人员与“三区”群众正携手奋进在科技创业的大路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洪流里,一座座穷山和一乡乡僻壤正加速转变为朝气蓬勃的希望田园。
10月17日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和我国第二个扶贫日,本报从今日起开辟《“三区”科技人员扶贫记》栏目,将带读者走近那些优秀的“三区”科技人员,记录他们走进贫困乡村的点滴,领略他们扶贫助困的情怀,点赞他们创新创业的梦想,分享他们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愉悦,激励更多科技人员走上创业扶贫的征程。
■“三区”科技人员扶贫记
“最难的不是搞课题研究,而是让群众接受科技。”甘肃省庆阳市畜牧中心高级畜牧师窦晓利这样认识扶贫。
世界上唯一的一块黄土高原在我国西北,西北典型的黄土高原在陇东,董志塬又是陇东黄土高原之最,它位于甘肃省境内中南部。
在董志塬,每年窦晓利大量的时间都与养殖户在一起;多年来,她的足迹走遍了庆阳市大部分的乡镇村组。
“‘羊老师’来了!”,窦晓利去讲课,群众远远地给她打招呼。有时陪同的人不明就里,连连解释:“她不姓杨,她姓窦。”其实,好多熟知窦晓利的养殖户风趣地称她“羊老师”“羊妈妈”。
这几年,封山禁牧了,不让羊出山了,群众不会养羊了。窦晓利所到之处,“把羊当猪养”是她用来转变养殖户思想观念的口号。群众乍一听,被逗得哈哈大笑,仔细一学,才发现其中蕴含着先进的科学道理。
“窦老师讲,好多人养的羊,天生没有一个好“爸妈”(品种),后天没有一个好地方(环境),更没遇上好人家(管理),从小没有过上好日子(营养),才知道我们养羊存在着很多问题。”养殖户贾天喜说。
山区群众多粗放式养殖,窦晓利和课题组提出了“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医”“五良”配套技术,设计出羊舍建设图纸,制定了科学的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办法。每到一处,她都用幽默通俗的语言讲解“五良”配套技术,免费发放书籍、挂图等。
作为农户公认的畜牧专家,经常有养殖户请她作生产决策、圈舍规划、设计预算、市场分析。
有一次,她去正宁五顷塬乡一个羊场进行指导。进入羊场,她看到羊大小公母混养在一起,刚产的羊羔在寒风中哆嗦,圈舍内异味呛鼻,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对羊场的问题一一作了指导和培训,回来后,连夜赶写了《规模化羊场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甚至连门窗的高度宽度、通风、朝向等细节都作了详细阐述,分发到农户手中。
周围人都知道她是个大忙人,一年中,她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山区农村,搞试验、做调研,进村入户为养殖户授课指导。
她埋头于工作,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同事李青梅说,窦晓利性格外柔内刚,干起工作是“拼命三郎”,更不计个人名利和得失。她经常是白天上班、下乡,晚上回来照顾孩子,等女儿睡着了,已是深夜,她便要打开电脑,开始工作,经常熬到凌晨两三点钟甚至一个通宵。
“对职业的忠诚是一种信仰,造福山区群众是我追求的最高荣誉。” 窦晓利这样认识工作。如今,庆阳市已成为全市畜牧领域屈指可数的权威专家,其工作成绩和奉献精神,得到了农户的肯定和人民的赞誉。
中国科学家协会官网:http://www.kjc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