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1-18
何学彦博士主讲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绿色发展研究院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高端论坛
2016年12月1日
一.绿色发展的国情呼唤
(一)资源环境的呼唤
◆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1.资源紧缺
◆中国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水资源、耕地人均拥有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3%。
◆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
◆在45种常用矿产中,到2020年,我国可以保证需求的仅有6种,到2050年则全部没有保证。
2.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保持较高的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恶化,中国境内江河湖泊有70%被污染,约½城市的地下水被严重污染。
◆2015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断面比2010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比例下降6.8个百分点。
◆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
◆2015年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有73个城市达标,占21.6%。
◆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
◆2015年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
3.生态失衡
◆大规模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土地沉陷,水位下降,植被破坏。
◆中国野生植物种类丰富,拥有高等植物三万多种;现有野生植物物种中约有6000种植物处于濒危或濒临绝灭的状况。
◆中国20余种珍稀动物已经或基本灭绝;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约410种和13类的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2015年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森林、湿地、草原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增加,土地沙化面积减少6%,石漠化面积减少4.7%。
◆国家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512个县中,105个变好,66个变差。
(二)产业经济的呼唤
1.以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以房地产和汽车业为龙头带动的重化工业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2.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又主要集中在十大行业,主要包括造纸、焦化、印染等。
◆从2014年的数据看,工业废水排放量有200多亿吨,
占整个废水排放量将近三分之一。
◆工业结构性污染特征特别明显,造纸、食品加工、化工、纺织等行业占污染排放量一半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沿河沿江区域。
◆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还有差距,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二至三倍,两高一资企业和落后工艺设备存在比较普遍,不少企业也存在着超标排放的问题。
3.农业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量大类多、分布广,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
◆耕地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农业面源污染。中东部省份主要是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水体环境富营养化,南方省份主要是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排泄物对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
◆中国化肥、农药生产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比世界发达国家却低15%到20%左右。
◆养殖业在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超过一半。
(三)生活消费的呼唤
1.粮油污染
◆我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受污染,造成损失可达200亿元人民币。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对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监督抽检,其中共抽检283批次,不合格有104批次。
2.果蔬污染
◆目前我国蔬菜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等,有损人体健康。
3.肉类食品污染
◆201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8707万吨,人均63.7公斤;肉及肉制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5.62%和96.84%。
◆目前记录的人畜共患病达202种以上,其中通过动物性食品传播的有30多种。
(四)人类命运的呼唤
◆如果废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按照目前的状况延续下去,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2-4℃,南北极冰山大幅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被海水淹没,其中包括上海、纽约、东京和悉尼。
◆由于污水的排放,全世界500条重要河流有一半被严重污染,甚至走向枯竭。
◆地球上已经有593种鸟类、400多种兽类、2万多种高等植物频临灭绝。
◆核泄漏、核辐射、核武器使人类时刻面临巨大灾难甚至毁灭的危险。
二.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绿色理念是绿色发展的灵魂。树立和弘扬绿色文化,让绿色价值观深入人心,对于我国顺利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天人合谐理念
◆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应当是经济社会整体上的全面发展,空间上的协调发展,时间上的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强调:“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3.可持续发展理念
◆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指出:“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而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从资源的粗放型利用向集约型转变
◆转变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2.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大学在以探索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方面有优势,应加强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主的基础研究。
◆科研机构应作为科学研究的集成平台,重点从事以项目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集成。
◆根据产业创新需要和市场需求,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逐步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机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就是培育创新人才,培育富有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人才。
3.经济收益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主动适应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产品转型升级
◆创新产品的品种和功用,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改进生产装备、技术和工艺,实现产品转型升级,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
2.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或是优化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或是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或是进入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新产业,多元化经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增加收益。
◆果断地推动以房地产为主导的重化工业结构向以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结构转变。
3.发展绿色产业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节能产业,加大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装备与部件研发和攻关力度,促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
◆发展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
◆发展污水、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等再生利用的环保产业。
◆创新生产模式和流程,节能减排降耗,尤其是构建大产业链循环模式,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从而增加收益。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
(四)改变生活消费模式
◆“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家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节能住宅等产品。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绿色交通。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五)促进绿色科技创新
◆加强生物技术(改变动植物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可以用工业化的生产手段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有机食品及医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技(受控热核聚变技术和太阳能技术的产业化,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途径。)、新环保技术(各国正在大力开发新回收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处理污染,节约资源和废物利用。)等领域的创新和产业化。
◆加强3D打印、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技术、纳米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空间技术、医疗卫生技术,教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三.绿色发展的制度和政策
(一)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1.完善绿色发展的决策机制
◆遵循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坚持绿色标准,把好绿色关口,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
2.建立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
◆建立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用制度红线守住绿色底线。
◆探索建立合理可行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3.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
◆制定、修改和完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与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加强对绿色发展重大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二)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
1.促进资源环境绿色利用的政策取向
◆开征和调节资源税。对非再生资源征税,提高矿产资源税税率,以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要使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类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以环境容量确定产业布局,以污染防治优化产业结构。
◆开征环境税。对污染重的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水、固体废物、垃圾等征税,以促使企业技术升级,节能减排。
◆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包括对排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特别是对环境损坏的补偿等提高收费标准。这样,当环境收费高于企业内部治污成本时,将激励企业主动治理污染,节能减排。增加环境转移支付,对环保技术的研发、生态修复等实行财政补贴。
2.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取向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
◆对绿色产业实行财政支持,对新兴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给予财政扶持,在市场培育初期可采取政府直接投资。将绿色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体系,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
◆在产业政策上强化环境准入,在确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轻工等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时充分考虑环保生态要求,新建项目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
3.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取向
◆推进消费结构合理化升级,抑制奢侈型、浪费型消费。强调住宅满足居住需求的功能取向,抑制投机炒房,遏制房屋空置,征收房产税。提高私家车购置税,减少私家车;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完善消费品价格政策体系,对居民消费实行阶梯式的水价、电价、天然气价,以促进资源节约消费。
◆完善消费税收体系,大幅度提高奢侈品边际税率,变消费税主要从生产环节征收为流通环节征收。
4.促进绿色外贸的政策取向
◆调整贸易结构,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鼓励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在进出口手续增加环保闸门,设置在进出口环境关税、市场准入和投资等三个环节。
5.促进收入绿色分配的政策取向
◆健全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科学政策体系。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普遍建立劳资双方分配协商机制。
6.完善绿色GDP的核算体系
◆传统GDP扣除环境损失后的绿色GDP,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价值,引导人们注重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把绿色GDP作为干部考核标准,才能真实反映干部的政绩,有效激励干部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性。
结束语:将云南建成绿色发展的示范基地
西南林业大学站立在云南浩瀚林海之中,历史攸久,名师会萃,学子云集,现在又成立了西南绿色发展研究院。祝愿西南林大以探索林业科学为导向,加强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主的基础研究;西南绿色发展研究院作为林业科学研究的集成平台,重点从事以林业技术项目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集成。愿老师们的科研培育出参天大树,愿老师们的教学培育出栋梁之才,将云南建成绿色发展的示范基地。
来源:中国科学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