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主任药师凌耀生
发布时间: 2016-01-11
凌耀生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人,中共党员,主任药师,毕业于南京
学院(即中国蔼大前身),曾任职于广东省计划生育科研所,
为该所茜物室和专科医院蒋房负责-,省计生委专家组成员。大
学毕业后,曾分配到云南丽江从事医学赦育、中草蔼展览与新蔼
研发,以及医院钨房制剂等。先后当过药理教师、教研组长和医
学基础部负责人。工作期间曾回母校进修中草药学及其有效成分
曲分离提取等研究,并参与抗老慢支、抗肿癌等相关研究课题,
从而为日后开展科研和业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981年调回广东省计生所工作。除了医院药房工作外,王要负责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方面的
中草药新药的开发研究,承担国家部委和省多项重点科研课题,并任课题组长等。曾编写或参编《药
理学》、《丽江中草药》以及《云南省农村中草药制剂规范》等书,是丽江地区卫技系列首届职评委,
先后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王要代表作有:《中药复方透皮制剂萎必灵软膏
的研制》、《中药透皮制剂萎必灵的药理作用研究》、《中药透皮制剂益汇灵软膏的研制》、《月
经血过多的药物治疗》、《中药补肾益精胶囊的制备研究》以及《现代高科技在计划生育上的应用》等。
多篇论文尤其是有关“透皮”方面的系列文章,被相关学术会议引用,获得众多重大奖项,包括:
华佗杯大象金奖、紫金花杯金奖、国际优秀学术成果金奖、国际医药学特殊成就金奖、全球华人
医药学科研创新发明神农奖、2005全国医药卫生优秀学术成果特等奖、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特等。
同时,其论文被数十部国家重大典籍所收载,诸如:《中国医学文库》、《中华优秀科学论文选》、
《中华医学研究精览文库》、《传统医药精髓》、《中国科研创新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思想宝库》、
《中国当代医学思想宝库》、《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中国医
学管理文献》、《中国临床医学经典文库》、《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中国当代文库》、《世
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文献》、《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获奖经典》、《建国六十年获奖文库》、
《国际杰出专家论著精髓》、《共和国六十年典藏珍选·优秀获奖论文金典》等。
基于此,其事迹先后被大型辞书所收藏,它们是:《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
《中华优秀人物大典》、《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华人成就博览》、《世界人物辞海》、
《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专家学者名流大辞典》、《中国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
《中华名人铭镒》、《中华之魂》、《世界杰出华人风采录》、《兴国人物大典》、《科技创辉煌
中国创新人才苑》、《中华百家姓氏通镒》、《科技复兴》、《共和国建设功勋》、《经典中国·中
国专家纪要》、《新中国60年突出贡献人物总览》、《共和国杰出专家终身成就大典》、《红旗谱·永
远的丰碑》、《中国学者》、《中国科技脊梁》、《见证中国60年》、《影响中国的500位专家》等。
因其成绩和贡献,凌耀生获得了众多殊荣:“民族之光”、“中国百名行业十佳风云人物”、“中
国专家学者30年(19782008)贡献人物”、“和谐盛世杰出公共人物”、“1 9 99 2008十年世
界时代杰出创新人物”、“世界杰出华人+、“科技自王创新先进个人”、“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共和国功勋人物”、“中国改革创新风云人物”、“共和国的奉献者”以及众多金奖的获得者等。
献身科研报效祖国和人民
创新英才
——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千龄
杨千龄简介
1935年io月出生,男,吉林省遼源市人,满族,中国共产党员,
1959年清华大学毕业,分配到圃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1962年
调到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七零七研究所(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
固公司;七零七研究所)工作至退体,1960-1965年为现役军
人技术上尉,高教工程师,曾揞任第七研究院第七零七所惯性
研究室副主任(处级)1989年由航空,航天部械载设备总公司.
北方工业(集固)总公司科研开发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军工
部等三部门联合批复,任命他为(DC91-200型)炮兵测地章
副总设计師,见船军联字( 1989 ) 215号文,中国惯性技衍学
会会员。 任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他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王要业绩有1研仿潜艇用的“复式磁罗经”为电器系统负责人,国
防部第七研究院(兵团级)授予他们工程组集体三等功。转产后批量生产,后续产品至今仍装备
潜艇上服役。2王持研制测试陀螺仪专用的“DT-1”型精密低速转台,曾任总体负责人,该项
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参与研制和攻关的“915 I IA”惯性导航系统,获全国科学大会奖。4参
与研制的“91 5-1 IC”惯性导航系统。获国防科工委二等奖。5 1 980年他参与了我国首次成功的
从我国西部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运载火箭试验。射程一万多公里,弹着点准确,非常荣幸,
在记录这次试验的文献纪录片中,留下了他在“远望一号”船“91 5”惯性导航舱中工作的镜头。
6从1 982 1 988年他参加了(代号分别为:“91 82” “9185” “91 88” )历时六年的国
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现场试验的全过程。其中的“91 85”获得了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7
1 987年参加了“☆☆lI”☆潜艇导弹武器系统瞄准精度试验,获国家级特等奖,见院潜字(87)
604号文。 8他领导研制的为:“DC91-200”型炮兵测地车配套的JT91-200:型陀螺经纬仪,
获得了中国船舶总公司(部级)三等奖。已由七。七所批量生产,至今仍继续装备部队。9他还
领导研制了一批项目,例如:为航天部某远程战略地地导弹中的陀螺仪配套的长寿命,高可靠
的动压气体轴承马达,此导弹发射成功后,总体单位为此专门为他所发来贺电。为风云一号气象
卫星设备配套的陀螺仪,为红外成像仪配套的多面体同步马达等,当时,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并成功运用到各自型号产品中。为胜利油田研制石油测井用的“测斜仪”也是国内首创。
在航海,航天,陆用和石油测井等领域都有我参与与研究的成果。业绩已载A(中国专家人才库)
L5)新版(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多部词典和(共和国功勋人物风采)等数十部文献,文集
中。他说:业绩应该归功干创造成果的集体,我只是参与者而已。
解放初,中国是一个连汽车也不能制造非常落后的国家,经过60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取
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震惊世界。中国科学发展经过了艰辛的历程,尤其是国防尖端科技,
是在最艰难的岁月,最艰苦的环境下起步的。从北京的科研单位到西北大漠中的建设工地,科技
人员、工人、解放军官兵,经受着饥饿的威胁,他们丝毫没有停止攀登步伐。靠着千千万万颗赤
城的心,咬紧牙关,用心血,用汗水,用肩膀,用热量不足的血肉之躯推动国防尖端科技发展的
车轮。他们为了祖国鲜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有了他们,才有:“两弹一星”,
才有:“神舟飞天”,才有“嫦蛾揽月”……。我们要继续发扬自王研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
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