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01-05
文/田菁菁
“其实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官大官小,也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于你对这个社会付出了多少,贡献了多少。滴水可以成河,只要我们每人走出一小步,这个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
《科技创辉煌》、《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文献出版后,深受好评,一时间,稿件和入编申请像雪片般飞来。在文山书海的今天,一本书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响?这还得从为此书的编撰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总策划人谢寅平谈起。
她是中源科(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副院长、中国科学家协会秘书长,也是中国敢为老科学家树碑立传的表率……她就是编辑出版行业的新时代领军人物——谢寅平。
与爱同在 为老科学家树碑立传
长期工作在科研教育一线的谢寅平学习国家领导人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并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各项工作。2006年,在工作中她发现有很多科技工作者甘当人梯,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但他们一不争名、二不争利,就像历史长河里的星星,闪烁着光芒,而又被时间所湮没,他们的功绩谁来记载?他们的成果谁来传承?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使谢寅平萌发出要为这些科技工作者树碑立传的想法。
“对!那就出一本《科技创辉煌》来为他们树碑立传。”一旦脑海里蹦出这个火花,谢寅平就无法再让自己停下来。思路有了,但是要能成书立卷谈何容易?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同时,还要编出新意,不断调整以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
《科技创辉煌》同“受欢迎的程度超出想象”一样,编辑系列文献的难度,也超出谢寅平的想象。除了部分入编者的初始稿文理语句逻辑混乱程度严重,需要大篇幅改动,有的甚至要在不违背其核心原理的前提下,打散重写,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以及因作者住址变更还要想尽办法寻找,除付出额外劳动外,她还要为编辑出版费而日夜发愁。
为了广泛收集整理数据,为了与广大作者联系沟通,谢寅平常常在电脑前、电话机旁久坐不动,工作到下半夜。由于睡眠不足、操劳过度,她得了严重的颈椎炎以及难以治愈的高血压、心脏病等。而即使这样,还是不能保证资金到位,账上只有支出,没有进项,这让谢寅平倍觉事业艰难。
面对亏损严重的账面,谢寅平的一位朋友“嗤之以鼻”地说:“你做《科技创辉煌》是公益事业,挣不到什么钱!何谈车子、房子?人都得生存,你不仅跟你爸爸借款,还省吃俭用倒贴钱编书,图什么呀?……”。
她不时想起2008年6月母亲在临终前对其他亲人念叨的话:“我的小女儿(指谢寅平),我的好孩子,你怎么不来看我呀!妈妈想你呀!你再不来,就再也看不到妈妈了!”最终,她真的因为工作忙,没见到她母亲最后一面,这成为她终生憾事!她为了事业,这么傻,这么执着,其缘由是她从小受到的良好家教,就是做光明磊落的人,行光明正大的事,要多做好事、善事,何谓好事?正如一位老将军所言,编辑出版《科技创辉煌》,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同行中许多文化编辑部为了省钱省时间,都用香港书号出书,书籍质量差。但是谢寅平主编本着对作者负责,对国家文化事业的热爱,为了让国家公共图书馆收藏,让读者阅览到更好更多的图书,她坚持企业亏损也要用国家正规书号出版。2014年在出版《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时,她前后找了4家出版社都不敢出这套书,原因是文献名为“世界的?……”范围太广,中国人只能在国内当精英,怎么能在世界上称“精英”?让《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改书名;还有的比较较真的出版社让每个作者的单位提供事迹真实性证明,提出的种种苛刻条件。每找到一个出版社合作都要按照这个出版社的编辑风格把整套书全部修改一遍,真是一字一滴汗,一字一滴血呀!七、八、九、十遍,不知修改了多少遍呀?但是谢寅平带领的编辑部为了全民阅读传播文化,为了老科学家的利益她不厌其烦修改,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在2014年世界APEC会召开之际,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后,终于有一家出版社答应为出版文献。这样《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在2014年年底终于问世了,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赠送全国各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收藏,社会效益巨大。
面对如今史册有名却很低调的文献策划主编谢寅平,其实很多人都会问她,当初的一个文弱女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而谢寅平的回答也出奇的简单——“我是被中国老科学家那一份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感动,让我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坚持到今天。”一直以来,谢寅平都很喜欢和全国优秀的科学家、老科技工作者,包括一些热爱科学的人士去交流,这也正是极具“人格魅力”的系列大型文献能够诞生的根本性原因。
与公益同行 为科学事业竭尽全力
作为女性创业者,尽管肩膀柔嫩,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即便是在最艰难之际,也尽力将科普事业——《科技创辉煌》的编撰工作放在首位。
尽管路途不平坦,尽管谢寅平为她所钟爱的《科技创辉煌》、《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但她从不后悔,也不退缩,因为她身后除了一些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和著名院士、优秀企业家、知名人士等的关怀,同时还有一大批对这项事业寄予厚望的作者,他们的热情不断激励她迈开大步朝前走。
97岁高龄的两院院士罗沛霖(原中国工程院院长)接受采访时为《科技创辉煌》题词:“科学发展,盛世辉煌!”罗老夫妇异口同声说“《科技创辉煌》,公益事业!前途无量!”
提起大型系列文献《科技创辉煌》《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谢寅平是幸福的,也是骄傲的。对于她来说,这几个文献项目就是她的孩子。从2006 年到2015 年,中源科(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在行业内外逐渐得以展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科学家看到自己的软知识研发成果被推广的时候,抚摸着厚厚的文献时那种欣慰的眼神,让谢寅平一直记忆犹新。她知道,这是对她付出那么多“创新精神”的认可。
谢寅平和她的团队先后编撰了6套大型文献,赠送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重点收藏。《科技创辉煌》于2008年编辑出版。第一卷(上下册)由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卷《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人才苑》于2010年由国家海洋局主管的海洋出版社出版,第三卷《科技创辉煌·中国科技成果与学术精典》于2011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主管的西苑出版社出版。《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2014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面向世界发行。为国家科普文化公益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为国家出版工程作出了同行中榜样的带头作用。
支持全民阅读 书香传播社会
2011年,在谢寅平的策划选题影响启发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领导向国家申报得到领导支持项目,编辑科学家图书已经列入“十二五”规划,国家给予拨款1千万。然而谢寅平所编辑的系列文献《科技创辉煌》没要国家一分钱,为国家科学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无形中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各省市图书馆、驻华领事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永久收藏大型系列文献《科技创辉煌》,《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以飨广大专家学者,并给予了高度评价,颁发了荣誉证书。
图书馆管理人员表示,谢寅平的捐赠将进一步丰富各大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也将为研究历史、查阅典籍等提供便利,可以很大程度提升社会效益。
谢寅平还将书送到了各大驻华领事馆,旨在帮助国际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走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科技发展进程,更好地感受中国科学家、企业家们的风格和魅力,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文化交流和人脉建设,对世界了解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一名官员透露,如果是事业单位编撰书籍,只要立项申请经费,国家就拨款几千万元。但国家没有给谢寅平和她的编辑团队拨款,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资助,《科技创辉煌》《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作为中国版本图书馆重点收藏,为全国各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搭建了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平台,展示了精英们的业绩和才华,产生了上亿元的社会效益。与得到国家的拨款却没有作为的单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呀。
再接再厉 为科学家续写新篇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谓,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科技创辉煌》《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对中国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精神的大力宣传,终于迎来了胜利曙光。2015年7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说,科技人员应当是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在基础研究收入保障机制外,还要创新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10月1日新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
继《科技创辉煌》、《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等文献之后的又一部大型纪实文献《创新中国: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面向全国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征文。采取多角度、全方位、大视野、深层次编撰手法采写中国领军人物,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富于创新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国形象。也是谢寅平和他的企业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所策划出的一项具体的文创研发工作。与此同时,举办“辉煌中国•公益行”新闻发布会暨中国“新丝路”经济创新合作论坛,这是谢寅平和她的团队在积极支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颁布,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重要精神,实现“新丝路•公益行”的战略。
据了解,大型文献《科技创辉煌》《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为中国科学家立德、为中国科学家立言、为中国科学家立功!这是一种无私、一种无畏、一种大智慧之举,将延伸到如今的《创新中国: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编撰中。如果说《科技创辉煌》的出版发行,是谢寅平的心血结晶,那么,《走向世界的共和国精英》就是谢寅平不屈不挠的心力和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的写照。纪实文献《创新中国: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的出版是她爱国爱民公益行为的务实表现,此文献将为我国的经济文化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灿烂的永久性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