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视点

创业星火正燎原

发布时间: 2015-05-05


来源: 人民日报

 

     “以前这里,一块牌子掉下来,砸到10个人,9个是卖电子产品的;现在牌子掉下来,砸到的9个是创业者。”去年,这个被人们开心调侃的地方,新注册科技创业企业超过1.3万家,新生科技企业活跃度超越美国“硅谷”。
       ——这是中国科技创新创业的引领者:北京中关村。
       背靠大树好乘凉。王海鹏却离开著名国企长虹当了“创客”,年终一算亏掉100万,可他首创的网上家电维修备件交易,一年就成交5000多万。“大有前途!”王海鹏的垂直电商平台项目已顺利通过长虹创投基金评审。去年,当地和王海鹏一起新注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226家,是上年的3.8倍。
        ——这是人们素称“巴适”,天府之国的绵阳。
       2012年被贵州称为“微企发展元年”,标志就是“3个15万”政策:新创办微企投资额达10万元,政府补5万;纳税奖励,总额15万;可到指定银行申请15万以下贷款。贵阳把这个政策提高到“3个20万”。短短2年,贵州市场主体实现100万户到150万户跨越,而过去增长50万户用了8年……
       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内陆边地,一路走访,记者强烈感受到创业春潮在急速涌动,全民创业的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势。
       点一把火
       削“门槛”,助创业者激情起飞
      “我是假‘90后’,89年的。”四川绵阳微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笑着说,衣装笔挺,掩不住满脸稚气,他创业已四五年,主要开发二维码防伪标签,颇受“风投”青睐,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5亿。
      “你不是2012年才毕业吗?”
      “是呀,在校就创业了,那时我们的创业工作室有19个同学。”李涛答。
       大学是年轻人最富激情期。点燃李涛创业那把火的,是大学这些年新设的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学校还给创业学生提供场所“孵化”项目。四川全省107所高校,目前已有70所高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仅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就有1200多个创业团队。去年开始,四川省财政还对高校和地方创业平台内的大学生实体创业项目,每个发放1万元创业补贴。
      江苏盐城工学院学生陈浩,将在今夏迎来本科毕业典礼,这是他入校第八年。经历多次创业失败,两度休学,陈浩如今是一家拥有40名员工公司的老板,去年营业额达3000多万,大约有40万人次穿过他创办的“马奇菲尔”品牌衣服。
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36氪“氢空间”孵化器,一张办公桌就可以注册企业,水电费全免,上网费全免,赠送海量云存储空间,目前已有42家企业“学成毕业”……
       方便、简捷、宽松的创业环境,正是点燃许多人创业激情的那把火。在陈浩眼里,是在校学生可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在很多草根创业者眼里,是政府近年来强烈推动的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年检改“年度报告公示”……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最大的便利,还是“钱”。对草根创业者,资金无疑是跃槛登梯的最大“拦路虎”。它能让创业者倒在“临门一脚”,也能成为点燃创业熊熊之火的那根火柴。
       贵州的“3个15万”政策便是如此。2012年,贵阳“3个15万”政策出台,张睿昕得知消息二话没说,注册贵阳斯凯威无人机研发科技有限公司。之前,研发把家里支持的那点钱折腾净光,正愁山穷水尽,不料柳暗花明。拿到财政补助,还有意外之喜——贵阳高新区免费提供场地。眼下张睿昕的公司已有模有样,打响了无人机领域的品牌,羊年央视春晚开场的片头,就是用他们的无人机做的航拍。
       “政府不能干‘临门一脚’的投资。”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任说,初创企业最缺前期资金,因为风险大,没人投,这第一笔钱就该政府帮着找。这两年,江苏拿出22亿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主要用于“首投、首贷、首保”。比如“首贷”,科技型创业企业第一次向银行贷款,如果出现不良贷款,只需赔一半,剩余全由资金池补;如果成功还贷,政府投多少抽回多少,不要利息,让利退出。未来5年,这个资金池的资金将增至100亿。
       据悉,这个资金池创建后已亏掉2000多万元,但带动全省社会创业投资1750亿元,居全国第一。“政府支持创业,就要宽容失败允许试错,不然好苗子就没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王秦任说。
       天津力度更大。2014年,天津市出台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首期风险补偿金规模为60亿元,补偿范围为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本金,如果发生“不良”,按法定程序核销50%,各区县再酌情补偿20%—30%。
      四两拨千斤!地方银行、商业银行不说,连国家级大行也放下了身段。截至4月初,农行天津分行累计申报备案贷款共1112笔,金额达148亿。徐红霞行长说:“风险补偿政策给银行解除了后顾之忧,吃了颗定心丸。”
       解决创业“第一笔资金”,各地各显神通,送你钱,免你钱,贴你钱,贷你钱,异曲同工:给创业点一把火。
      伴一路行
      从孵化到产业化,让创业梦翱翔
一围庭院,一幢小楼,坐落在南京工业大学的南京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是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园区负责人、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韩小燕说,大学生创业企业申请入驻,学校盖过章,无需跑这个局那个委,就可直接领证照,园区免费提供每家30平方米场所。“只要一出台新的创业优惠政策,我就拿个喇叭在楼道里喊给大家听。”
走进楼,乍看门牌,还以为进了医院,挂着“门诊部”“咨询台”等,这是园区专门开设的“专家创业门诊”,碰到“疑难杂症”,可以报名挂号,园区会从50余名创业导师团里选专家一对一辅导,还邀请一批企业家,办“名商高徒”活动,大手拉小手,给大学生创业者传道授业。
“麦创智能”入园才5个来月,已有二三十万元收入,6个创业者都是在读博士。“我们开发的软件,可以替代测量行业传统的传感器,有6个知识产权。”正在电脑前忙碌的一位博士起身自豪地介绍说。像“麦创智能”这样的微企,这幢楼里有80多家,目前已“毕业”10多家。
这个大学生创业园算不算“孵化器”,还有异议,有些地方叫大学生双实双业基地,算预孵化,称作“苗圃”;出“苗圃”,可入政府或社会办的各种孵化器,培育成了再进孵化转化载体,通常叫“出孵化器,进加速器”;开发出产品后,再进科技园区、开发区做大做强。这样一个完整、成熟的创业创新链条,如今在全国遍地开花,目的就是让创业者一路有人呵护,不仅获得创业空间和各项基础设施支撑,而且获得一系列综合服务,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成功率。
比如,四川省仅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就有47家,在孵的中小微企业达6000家以上;天津最近5年国家级孵化器由5家增至30家,市科委认定的孵化器达74家,在孵企业总收入已达115亿元;江苏到去年底已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15家,在孵企业超过2.9万家,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累计毕业企业8200多家。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倘若说此前这类孵化器主要靠政府唱戏的话,那么,如今则是百花齐放,各种社会机构、民营企业和个人办的众创空间,涵盖各行业各领域,形式各异,生机勃勃。
咖啡馆、篮球场、健身房、各式餐馆,熙熙攘攘的人群,乍一看,以为进了大学校园。这是成都“天府新谷”给人的第一印象。
“我们是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孵化器,集建设、运营、天使投资三轮驱动为一体。”成都新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新打了个比喻:“天府新谷”是个大车间,生产线是“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生产的产品是“企业”,目前有600多家创业企业,汇集1万多人创业。“我们是孵化企业的企业,”王明新说,“只要你有好创意,创业的其他事情我们都可以帮你做。”
创业者庞光翔的“V客智慧餐厅”最近将出“苗圃”进“孵化器”。他介绍说,这里不仅办公家具、电脑、宽带、会议室、洽谈室等都免费,更感温暖的,是创业中碰上难题有人指导,比如去“蓉创茶馆”,那里常举办创业论坛、投资沙龙、政策培训;想找投资的话,“天府新谷”就有金融产品“孵化通”。天使投资资金池规模达2亿元。
孵化器让草根“创客”成“住客”,也为大批高层次创业人才提供了脱颖而出的好土壤。苏州工业园打造的“金鸡湖创业长廊”,集中了一批新型业态的创业孵化器,“吉玛基因”成功“破壳”,现已成为国内最大、全球仅有4家的RNA单体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小干扰核酸每克单价就超过1万美元。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说,江苏的光伏、物联网、纳米、软件等新兴产业代表性企业,都诞生于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高科技新兴产业培育的摇篮。”
      创一片天
      创业带动创新,创新成就大业
      回家前半小时,发条消息,家里空调提前打开;人在单位,从手机上就可看到孩子在家做什么……这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无锡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正销售这款智能家居产品——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盒子,可收看各种多媒体视频资源,加上两个智能插座,冰箱、空调等电器插上后,发条消息就可远程开关、定时操控。
      这个产品的核心技术,就是移动智能终端和物联网核心芯片。德思普基于SB3500芯片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获评“世界最佳性能功耗比”——功耗最低。正在开发的新一代应用处理器IP核和芯片,不仅将填补国内空白,而且将与国际知名公司展开竞争。德思普,这家留美博士李科奕率团队于2009年创办的企业,去年销售额已达9000多万元。
      高端人才创业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创新几率也高;不仅带动“量的增长”,更带来“质的飞跃”。归国博士须颖创办三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让我国在这个领域一下就跃入世界前三!三英精密在天津东丽开发区创业仅一年,显微CT已完成产业化,完成销售达1亿元。普通CT的精度为0.5—1毫米左右,显微CT将精度提升1000倍,可清晰透视原子的结构。此前,这项技术垄断在德国蔡司和美国GE两家公司手中。去年,三英精密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国防重大项目。
      正如专家所称,移动互联网不只充当工具的角色,它就是产业本身。所有传统产业都会被移动改造、升级。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便抓住这一契机,在二次创业中一飞冲天。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前,主要生产电子血压计等医疗产品,在国内市场多年徘徊不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九安敏锐抓住“互联网+”机遇,与苹果、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多方合作,搭建了“智能硬件+移动应用+云端服务”相结合的个人健康管理平台,开启了移动互联健康云服务模式。简单地说,原先电子血压计只能告诉你指数,而九安基于互联网云服务的产品,会告诉你指数是否异常,出现异常怎么办。4月8日,小米公司2015“米粉节”上,九安的智能电子血压计发售,一天就卖出1600多台。
      二次创业,让九安创出一片新天。
     梦想有多远,创业就能走多远。九安公司董事长刘毅说,二次创业开始后,九安就树立了要当移动互联健康领域“苹果公司”的雄心。
     三英也是如此。须颖回顾当初为何盟发创业梦想时说,我在拥有这项先进技术的国际公司里执掌技术密钥,常常自问:为什么没有中国的一席呢?
李进,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这家创业才两年的公司,2014年产值已达4000万元。李进文质彬彬,十分谦和。为什么会创业?曾任全球制药业巨头阿斯利康化合物科学全球总监的李进,也曾像须颖一样拷问自己: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为什么没有中国一席?
      2012年,在国外学习工作27年的李进辞去阿斯利康总监一职、放弃国外200多万元年薪回国创业。截至2014年底,先导药物已完成13亿种化合物的合成与编码,其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为国内首创,在全球也只有4家公司具有该技术及规模应用能力。先导公司一举让我国进入生物制药领域国际先导行列。
     “我赶上了一个创业的好时代。”李进说,回成都创业,给了他“同国外同行PK”的平台,给了他从“受雇于人”到“超越别人”的机会。“我很喜欢这句话。”走在先导公司的走廊里,墙上张挂着多幅著名科学家的照片和箴言,他指了指其中的一句话——“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是的,创业是打开发现之窗的最好路径,创业是打开创新空间的不二法门。一次成功创业,孕育、壮大的不只是一个企业,很可能是一个产业,一条产业链,甚至“一路下蛋”,发展成一个新的增长极。
一个民族的创新因子一旦在创业中被激活,便“一切皆有可能”。(记者 费伟伟、张忠、朱竞若、万秀斌、贺广华、胡跃平、汪志球、施娟、赵兵、张文、申琳、靳博、朱少军)

       中国科学家协会官网:http://www.kjchh.com




首页 动态 风采 学术交流 会员风采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