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5-08-20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陈翰咏
国务院常务会议历来被视为“政策风向标”。因此,不仅要关注常务会议讨论、决定、部署了什么,还要探究为什么是“这些议题”在“这个时候”上会。后者有时甚至更具“解读”价值。8月19日的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三个“重量级”部委负责人依次登场汇报,凸显议题的重要性。
三项议题,各涉及不同领域,看似毫不相干,但细一琢磨,其中隐含一条暗线——“清障”。
第一项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宗明义道:“说白了,主要是关于如何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这是一块“硬骨头”,困扰多年,也被诟病多年。不仅企业不堪重负,整个社会,包括老百姓(603883)消费者都跟着“买单”。
以2013年为例,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0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8%,不仅高于美国的8.5%,甚至高于印度的13%和巴西的11.6%。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终成本的10%~15%,发展中国家各种低效现象导致物流成本显著增高,占成品成本的15%~25%甚至更高,而具体到中国的制造商,物流成本有的甚至高达生产成本的30%~40%。
数据惊人,提升的潜力也惊人:有统计表明,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将会带动3000亿元的效益。
因而李克强在当天常务会议上讲得干脆:“从根本上讲,要降低我们物流的总费用!”他指出,中间流通环节确实太多了,地区封锁的弊病也一直没有解决好。会议就此项议题的决定也非常明确:做强现代流通业这个国民经济大产业,坚决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路障”。
这里面既包括现实的路障,货车司机们长期抱怨的乱设关卡、乱罚款、不合理检查收费等,也包括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和排除竞争行为等危害更烈的无形“路障”。这一轮“清障”改革由此与本届政府的“先手棋”“当头炮”联系起来,即在流通领域贯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第二项议题,其实质依然是“清障”。李克强干脆指出,大数据产业的创新主要依靠市场,依靠互联网企业自身,而政府在大数据建设上重点要做两件事,一是共享,二是开放。共享,是“清”政府各部门不同数据平台之间的“障”;开放,是“清”政府数据为社会所知、为公众所用的“障”。
总理始终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力推“阳光政府”。他力主打通“信息孤岛”,消除“信息盲区”。今年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运用大数据时,李克强就强调,要注重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开放共享。8月19日的会议上他又说,目前政府各部门已经建成了十几个数据平台,但问题是这些平台相互不连通,而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他明确提出要求:政府大数据建设,首先要实现所有部门的数据共享。
大数据领域,现实的障碍就是这些造成“孤岛”现象的人为屏蔽。更无影无形却更要害的障碍,则是行政管理上的封闭、割据、各自为政。清障,意味着“孤岛”要连通,陈旧的管理理念更要破除。
第三项议题,对小微企业减税扶持,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一直以来定向发力的一件事。近期,就业压力有所增大,因此这一议题在这个时候再次上会。
虽然新注册企业数并没有下降,依旧维持高位,但如何让这些小微企业不仅“生下来”而且“活得好”,从而更有力地增加就业,李克强选择了加大定向减税,扩大范围和延长期限双管齐下。
增强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活力,是畅通市场“经脉”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清障”。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清障”,也就是为就业“清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引擎的澎湃加速“清障”。
三项议题,各涉不同领域,但其中贯穿李克强一以贯之的施政逻辑。
中国科学家协会官网:http://www.kjchh.com